斯蒂文森在加拿大多倫多附近一個叫做“小挪威”的地區,從一大批流亡的挪威地下特工人員中精心挑選了能勝任此次行動的4名特工。
36歲的化學博士利夫·多倫斯達德,挪威人,是按斯蒂文森建立的逃跑路線成功逃出的人員之一。在二戰爆發之前,他結識了很多德國籍原子核物理學家,並同他們交往密切。戰爭開始不久,挪威即被納粹占領,他極不情願與德國人共同在維莫克化工廠從事生產重水的實驗,他是了解德國原子武器生產進程的第一個外國科學家,他熟悉維莫克化工廠的布局。1941年底,他在挪威地下組織的協助下幾經周折來到倫敦,成為英特種作戰司令部的成員,後來參加了破壞維莫克化工廠的行動。
挪威人艾因納爾·史古納蘭德被英特種部隊總部召到倫敦。艾因納爾身材魁梧,頭腦冷靜,遇事沉著,並且是個滑雪能手和神槍手,具有反法西斯的堅強決心和毅力,這一切對於他將要承擔的任務至關重要。更為有利的是,他過去一直就住在維莫克化工廠附近,並且他的兄弟和幾位好友在那裏身居要職。
奧德·斯培海姆,挪威船主的兒子,在德軍入侵後乘船逃到了蘇格蘭。經過斯蒂文森的專業培訓,他又返回挪威,代號為“幹酪”。他執行的第一個任務是報告敵人海軍的動向。在探明正待命開進大西洋的德國軍艦“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的位置之後,蓋世太保的無線電監測人員也發現了他,將他包圍在距克裏斯蒂安森德國海軍基地96公裏的一個農戶家裏。幸好,在一個名叫索菲·洛維格漂亮姑娘的掩護下,兩人扮作一對戀人坦然地走出黨衛軍的包圍圈。脫險後,奧德長途跋涉到中立的瑞典,向斯蒂文森的朋友彙報了情況。在此之後他又一次被空投到挪威,負責把維莫克化工廠附近的一名遊擊隊員艾因納爾·史吉納蘭德帶出來。1942年3月10日,倫敦收到電報:“已弄到一隻船,準備駛往蘇格蘭,請提供空中掩護。‘幹酪’。”此時,奧德正和艾因納爾沿著一條大河順流而下。他們劫持了一艘620噸的近海輪船“加爾特鬆”號。一周以後,在一架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的掩護下,他們駕船駛往蘇格蘭東部港口阿伯丁,並隨即前往倫敦的英軍特種作戰司令部。
在特種部隊總部,艾因納爾同利夫·多倫斯達德博士見了麵。利夫博士以一個學者的務實態度向他描繪了一幅令人絕望的圖畫。維莫克化工廠地勢險要、結構複雜。它是一座用鋼筋混凝土澆灌的堅固的土層樓房,建築在有300米深的一條峽穀邊緣上;所有進出的通道和這座工廠本身都有經過特別挑選的德國兵守衛。而化工廠四周,則環繞著飛鳥不得過、猿猴愁攀援的懸崖絕壁。的確,要想越過那峭壁和德國哨兵,炸毀這個化工廠很困難。會麵後,有人問艾因納爾:“你認為能破壞維莫克化工廠嗎?”他平淡地回答:“我們當然願意試它一試。”
之後,艾因納爾在英國特種作戰訓練中心接受速成訓練。用一個月的時間出色地掌握了必備技能。在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艾因納爾搭乘一架英國轟炸機,飛抵挪威上空,在他家30公裏處跳傘而下,然後滑雪神不知鬼不覺地返回家中。他的任務是搜集一切有關維莫克化工廠的情報,並發回倫敦等突擊隊一到再聯合行動。通過他兄弟的介紹,他在維莫克化工廠找到一個工作,主要是建造一個新的堤壩以增加重水的產量。他通過那些最可靠的朋友,大膽謹慎地開展工作,吸收同誌,發展組織,建立了一個提供有關工廠的各種消息的“情報網”。這些消息立即發往倫敦的中央情報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