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在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中,擊潰了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從而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獲得解放。蘇軍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境內並進抵南斯拉夫邊境。巴爾幹半島的形勢發生了劇烈變化。
在貝爾格萊德戰役中,蘇軍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的指揮員在組織協同。鑒於在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希臘的德軍交通線麵臨嚴重威脅,德軍統帥部被迫於1944年8月26日命令所屬兵團從希臘北撤。
戰果的擴大,更加堅定南斯拉夫人民必勝和信心,此後的解放鬥爭活動空前高漲,人們懷著對法西斯治者的仇恨,拿起武器給予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重創,從而使廣大的地區獲得解放。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在與國內外敵人的嚴酷鬥爭中不斷成長、壯大,至1944年9月,已擁有15個軍(50個師)、2個戰役集群(每1個集群由2個旅組成)、16個獨立步兵旅和130支遊擊隊,共約40萬人。他們鬥誌昂揚,且富有戰鬥經驗,頗有戰鬥力。與此同時,南斯拉夫共產黨人還領導人民群眾在解放區進行了重大的政治和社會改革,在各族人民行使民主權利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權。
然而,直至1944年9月前,南斯拉夫所有重要城市、主要鐵路和公路仍被敵人所控製。德軍魏克斯元帥指揮的F集團軍群(轄第2坦克集團軍、塞爾維亞集團軍級集群和一些獨立部隊),繼續在南斯拉夫土地上肆虐。南斯拉夫境內的敵軍總數近至50多萬人。
1944年9月底,蘇聯元帥托爾布欣指揮的烏克蘭第3方麵軍進抵保南邊界維丁地域;而南麵,保加利亞第l、第2、第4集團軍在皮羅特到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希臘三國交界處的正麵上展開。蘇軍已有可能對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反抗德國侵略者的鬥爭提供直接的軍事援助。
直到1944年秋天,蘇南軍隊合力對駐塞爾維亞的敵軍,特別是在貝爾格萊德方向的敵軍實施決定性突擊的條件已經成熟。
參加貝爾格萊德戰役的蘇、南、保三國軍隊,此時已發展壯大。官兵的萬人,火炮和迫擊炮4477門,坦克和自行火炮421輛,飛機約1300架,作戰艦艇約80艘(多為裝甲艇)。而其中,蘇軍方麵參加戰役的有:烏克蘭第3方麵軍所屬第57集團軍、空軍第17集團軍、近衛第4機械化軍。第236步兵師、第5獨立摩托化步兵旅、近衛築壘地域以及多瑙河區艦隊,總計火炮、追擊炮和火箭炮多達35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358輛,飛機1292架,作戰艦艇約80艘。而烏克蘭第3方麵軍的基本兵力,即第57集團軍、近衛第4機械化軍由拉杜耶瓦茨、庫拉、維丁地域向貝爾格萊德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烏克蘭第2方麵軍所屬第46集團軍近衛第10步兵軍和空軍第5集團軍一部,配合烏克蘭第3方麵軍的行動。南斯拉夫方麵參加戰役的有:第1集團軍級集群(無產者第1軍、第12軍和由數個師編成的1個戰役集群),第13、第14、第15.第16軍;保加利亞方麵參加戰役的有:第1、第2、第4集團軍。與蘇、南、保三國作戰的敵軍有:官兵15萬人,火炮和追擊炮213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25輛,飛機352架。雙方兵力兵器對比,蘇、南、保三國軍隊居優勢地位。蘇、南、保三國軍隊的兵力比敵軍多3.4倍,炮兵多1.1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2.4倍,飛機多2.6倍。
南斯拉夫為了加速解放塞爾維亞,其人民解放軍最高統帥鐵托命令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的7個師從黑山和波斯尼亞開赴塞爾維亞,以加強正在那裏作戰的軍隊集團。然而盡管南軍怎樣的英勇善戰,終究由於重型武器上的缺乏而未能徹底的打敗敵人,徹底的從自己的疆土上把敵人趕出去。
由於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沒有重型火炮和坦克,這給擊潰德軍或阻止德軍從希臘北撤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鐵托認為,若蘇聯紅軍與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共同作戰,不僅能取得重大的軍事效果,而且將大大加強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解放運動。與此同時,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也認為,要加速解放塞爾維亞,必須在貝爾格萊德方向進行大規模的進攻戰役。
1944年9月的頭幾天,鐵托元帥通過蘇聯駐南斯拉夫軍事代表團向蘇聯國防委員會轉達希望蘇聯紅軍開進南斯拉夫的請求。9月中旬,鐵托和斯大林在莫斯科舉行談判,就蘇軍大兵團進入塞爾維亞,以便與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一起解放南斯拉夫東部地區和貝爾格萊德問題達成了協議。關於蘇聯為加強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而擴大援助問題也作出了決定。同時規定,在駐有蘇軍的地區仍由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委員會民政機關進行管理。9月23日,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兩國軍隊指揮部代表在馬其頓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總部舉行了會晤。雙方商定,兩國軍隊將在馬其頓地區對德軍進行聯合作戰。
貝爾格萊德戰役計劃是蘇軍烏克蘭第3方麵軍指揮部擬製的,並於19M年10月1日經蘇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批準。大本營命令蘇軍於1944年13~14日發起戰役。戰役企圖是,蘇聯、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三國軍隊齊心協力,蘇軍烏克蘭第3方麵軍和保加利亞軍隊從東麵,南斯拉夫軍隊從西、南、東三麵分別實施突擊,粉碎塞爾維亞集團軍級集群,解放被德軍占領的塞爾維亞地區和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前出到駐希臘的德軍E集團軍群的交通線,阻止該集團軍群從巴爾幹半島南部撤退。這樣就構成了蘇南兩國軍隊統一的作戰正麵,並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爾後爭取本國的完全解放以及為烏克蘭第3方麵軍在布達佩斯方向發起進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在戰役打響之前,蘇軍指揮部先對各部隊和兵團的人員。武器裝備、彈藥、油料,通信器材和車輛等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另外,蘇軍還有針對性地進行了黨政工作,重點是向全體指戰員指明,在南斯拉夫複雜的山地森林地條件下遂行戰鬥任務,必須做好周密的準備,因為敵人在這裏對居民地和道路樞紐的防守尤為頑強。蘇軍通過口頭宣傳和報刊等媒介表達蘇聯人民對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崇高敬意,闡述南斯拉夫愛國者開展人民解放鬥爭的情況及其頑強不屈的精神風貌,同時著重指出對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和廣大居民援助的必要性。方麵軍和集團軍的報刊登載了附有地圖的關於南斯拉夫的曆史資料和蘇聯軍人必須了解的南斯拉夫概況。蘇軍教育軍人尊重南斯拉夫人民。由於即將越過南斯拉夫邊界,烏克蘭第3方麵軍政治部還印發了官兵注意事項。由於蘇軍在各個戰場上捷報頻傳,加上貝爾格萊德進攻戰役即將開始,全體軍人在政治上和精神上極為振奮,許多軍人紛紛要求加入蘇聯共產黨(布)。在1944年9月~10月,僅烏克蘭第3方麵軍中就有1144人光榮入黨。
1944年10月20日,貝爾格萊德市民歡迎蘇軍入城。蘇軍及時完成了戰役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實施戰役的一切必要條件已經完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