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挪威RBS-15反艦導彈(3 / 3)

Mk3型設計的主導思想是滿足歐洲強國海軍遠海作戰要求,即實現導彈遠程化、精確製導和抗幹擾能力,同時繼承近海作戰優勢。主要特色為:總體性能優越RBS-15導彈在設計之初采用了鴨式布局和渦噴發動機的結構,使得其總體布局較先進,奠定了今後發展的潛力,雖然Mk3型需要增大射程,在總體布局並未做較大變化情況下,通過使用高性能燃料和增大燃料儲存量等措施,就可實現200千米射程。體現了RBS-15導彈設計的前瞻性和優越的總體性能。

增加生存能力,能夠有效對抗軟破壞和硬殺傷。由於反艦導彈在未來海戰中受到電子幹擾和反導武器的對抗越來越明顯,各國也越發重視反艦導彈抗幹擾和突防性能,薩伯·博福斯公司根據未來作戰需要,除了使Mk3導彈具有了較好的隱身性能外,還特別注重其抗電子幹擾能力,它的新型導引頭能夠在複雜電子幹擾條件下識別出假目標,確定目標大小及威脅等級,決定搜索區類型和大小,並從複雜背景和多個目標中選擇出需要打擊的目標,提高了導彈的突防與生存能力。適應近海作戰環境,符合本國防務特點隨著未來海戰的重心由公海向沿海甚至沿岸轉移,海軍需要既可以對付海上威脅,又可以對付環境複雜的近海地形的小型艦艇,甚至可以對付港口中的艦艇。

薩伯·博福斯公司在Mk3研製中不僅注重開發滿足國際市場要求,而且更加注重滿足本國防務要求,即具有良好的近岸島嶼作戰環境下的適應能力。Mk3型采用了先進的任務計劃係統、預編程彈道和地形匹配技術等使導彈能夠躲避島嶼或海岸上其他障礙,攻擊敵船隊中的潛在目標。另外,可以利用島嶼和海岸的地形、地物作為導彈隱蔽飛行掩護體,避開可能被發現、攔截的危險區,在敵意料不到的方位上突然出現,達成最大打擊突然性。

作戰任務規劃能力強。為了提高導彈在時間與空間作戰的協調性,薩伯·博福斯公司為Mk3型研製了作戰規劃係統,在齊射時,可以由作戰規劃係統分配不同進攻方向,並根據情況預設每枚導彈到達目標區的時間,多枚從不同平台上發射的導彈可同時對目標實施全方位攻擊,使敵末端防禦係統達到飽和無法防禦。全壽命周期費用低因薩伯公司在航空領域具有較強設計能力,使得在RBS-15導彈總體布局上具有相當的前瞻性,在產品的發展過程中,其導彈總體布局沒有發生大變化,這樣大大減少了新型號研製中的總體設計、飛行試驗經費,也加快了研製周期。三種型號具有良好通用性,經費投入少,為部隊使用和維護提供了極大方便。

薩伯·博福斯公司與BGT公司研製的Mk3型導彈,主要將裝備德國新建的K-130級輕型護衛艦,2005年9月1日美國《防務新聞》報道,德國國防部計劃購買30枚RBS-15Mk3導彈裝備其海軍的K-130輕型護衛艦。合同價值6803萬歐元(8395萬美元),2007年,向德國交付首批的兩枚導彈,2008年交付5枚,2009年交付23枚。波蘭向德國訂購的MEKO-A100型621級輕型護衛艦將裝備Mk3導彈,另外2004年“奧肯”級導彈快艇也換裝了Mk3型。芬蘭海軍於2001年與薩伯·博福斯公司簽訂協議準備將Mk1升級為Mk3.2002年初智利“三叉戟”護衛艦準備選購Mk3導彈,但由於財政預算問題,未能選擇Mk3導彈。

RBS-15反艦導彈的未來

目前薩伯·博福斯公司已製定了RBS-15Mk3反艦導彈的改進(P3)計劃,以便在該型導彈的壽命周期內使其與新的技術發展、新的威脅類型和戰術方法相適應,列入P3計劃考慮的技術有:數據鏈,可在齊射導彈的各導彈間或單枚導彈與發射平台間進行數據交換;低截獲概率(LIP)雷達導引頭,實現電磁隱身;雷達/紅外雙模導引頭,內置式傳感器融合和相關器,實現自動識別目標;地形基準導航;新型戰鬥部,攻擊不同目標。P3計劃中導彈作戰規劃係統也有所改進,將進一步提高與各種指揮、作戰係統對接的能力,還將引入發射平台與導彈之間的數據鏈連接技術,可通過鏈路和數據網進行目標信息交換。新一代導引頭將引入使敵電子偵察防禦係統難以有效探測的新技術。導引頭的輸出功率很低,以至無法將其信號從背景中濾出/識別出。另外還將采用合成孔徑雷達技術,以提高目標識別/選擇能力,目前這一技術正在彈上進行試驗。另外薩伯公司還在研製紅外導引頭,用以達成複合導引,可以進一步降低敵探測、幹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