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中期,瑞典海軍裝備的RBS-15M導彈服役近10年,已到其使用壽命期限,為了延長RBS-15M導彈服役期,瑞典海軍決定對其進行延壽和改進,由此誕生了RBS-15Mk2導彈。1994年4月瑞典國防部與薩伯·博福斯公司簽訂了一項價值約6500萬美元的合同,要求將海軍的艦載型RBS-15M導彈和岸防型RBS-15K導彈進行改裝,使RBS-15M導彈的服役期延長到2015年,主要通過采用先進技術改進提高導彈性能以及更換部分元器件進行延壽。延壽主要工作為:更換所有火工品,更換所有過期、性能低的元器件,對發射筒進行超聲檢查。改進提高導彈性能主要措施為:
(1)改進主動雷達導引頭硬、軟件,提高抗幹擾能力,增強導彈的突防與生存能力;
(2)采用新型彈載數字式計算機,增強對未來戰場環境威脅適應性;
(3)改進導引頭天線、彈翼和在發動機進氣道敷設吸波材料,減小導彈的雷達反射麵積(RCS),提高導彈的隱身性能;
(4)采用新研製的火箭助推器,使用“無煙”推進劑,降低導彈的紅外特征。1997年10月,RBS-15Mk2導彈進行了最終性能和係統定型試驗,導彈成功地擊中了預定目標,共計飛行了100多千米。RBS-15Mk2型沒有大量生產,而大多數為Mk1型彈回廠改裝。最先換裝Mk2型導彈的是6艘“角宿一星”Ⅱ快艇,而後是兩艘“斯德哥爾摩”級和4艘“哥德堡”級輕型護衛艦。“維斯比”新型護衛艦的第4至第10艘裝備了RBS-15Mk2型導彈。2001年波蘭“奧肯”級導彈快艇改裝時裝備了Mk2型。
RBS-15反艦導彈的升級
在實施RBS-15Mk2導彈計劃期間,薩伯·博福斯公司開展了新一代RBS-15Mk3反艦導彈的研製工作,主要是為參加英國艦對艦製導武器(SSGW)導彈計劃的競標做準備。但後來因種種原因,SSGW計劃下馬,1999年9月,薩伯·博福斯公司與德國博登湖儀器技術(BGT)公司簽訂協議,為德國海軍新建的K-130級輕型護衛艦和F-125型護衛艦研製反艦導彈,並且BGT公司也加入該導彈開發計劃,使新一代RBS-15導彈的研製得以展開。RBS-15Mk1導彈過去隻出口到北歐少數幾個國家,其原因主要是瑞典奉行中立國的國策,對武器出口限製較多。
而現在,瑞典已調整政策,努力推動RBS-15導彈出口以及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因此,薩伯·博福斯公司在瑞典國防軍費縮減的情況下,以新技術對RBS-15導彈實施了較大幅度的改進,全麵提高導彈性能開拓國際市場,即研製RBS-15Mk3導彈。由於最初SSGW的招標書規定射程為150~300千米,服役壽命為35年,攻擊目標為4000噸級水麵艦艇,同時具有打擊快艇的能力。因此薩伯·博福斯公司對RBS-15Mk2導彈實施了一係列改進措施,整體提高了導彈性能,稱為RBS-15Mk3導彈。其主要改進措施如下:
(1)將導彈發動機換裝為可變推力的TRI60-2-20/25型渦噴發動機,降低油耗。另一方麵,改進彈內結構,增大油箱體積,使用高效的JP-10燃料,使得射程超過200千米。
(2)導引頭選擇Ku波段高端(16~18GHz)、使用大孔徑天線和短時大功率單脈衝技術,提高製導雷達距離和角度分辨率,使其具有良好目標分辨和捕捉能力;增加對目標特征識別功能,可在目標群中判斷選擇攻擊目標;具有以多種搜索區域圖方式對目標進行搜索功能,可實現對目標隱蔽搜索;采用高帶寬頻率捷變、高輸出功率(僅末端攻擊時)等先進對抗技術,能夠在複雜電子幹擾條件下識別假目標,選擇攻擊目標。
(3)通過采用全數字駕駛儀、新型慣導和海浪自適應無線電高度表,加裝GPS導航設備,提高戰術機動能力,使導彈可按照預定的航向點機動飛行。在齊射導彈時,通過協調對每枚導彈預定的航向點,可使其沿不同方向對目標實施飽和攻擊。在末段攻擊時導彈采用掠海飛行,視海況可下降到1~2米的高度掠海飛行,並可進行非預測的逃逸機動,提高敵方對導彈末段攔截的難度。如導彈因受幹擾而脫靶,或因其他原因而未能導向所選擇的目標,可按預編程對同一目標(從另一攻擊方向)再次攻擊,或攻擊第二個目標。
(4)為能夠有效對付多種目標,戰鬥部進行重新設計,采用了鈍感預製破片殺傷戰鬥部,其前端有一貫穿盤,用於穿透硬目標。
(5)進一步加大彈體雷達吸波材料的比例,修改導引頭天線形狀,減小導彈正麵的雷達反射麵積。英國的GEC-阿爾肖姆公司為RBS-15Mk3導彈設計了一種輕型橢圓桶發射裝置,降低了發射裝置的雷達反射截麵積。
(6)采用具有作戰任務規劃能力的新型火控係統(MEPS),以圖形方式廣泛支持操作員實施導彈攻擊輔助決策,操作員能夠人工設置導彈攻擊預設參數,主要包括齊射時每枚導彈的彈道飛行參數,製導參數和為規避近程軟硬武器的殺傷威脅裝定的末段飛行航線規避機動參數等。參數設定完成後,係統將給出一個完整的導彈攻擊作戰規劃,操作員也可對其進行調整。係統可同時支持對8枚導彈進行作戰規劃,並可與各種作戰指揮係統連接,協調從不同平台齊射導彈對目標實施飽和攻擊,其作戰規劃可傳輸給上級指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