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德軍步兵部隊在100多輛坦克的支援下,向蘇軍近衛步兵第13師、第34、42團各陣地接連不斷地發起衝擊。上午,蘇軍擊退了德軍12次猛烈衝擊。下午,當守衛在一個防禦地段的勇士們全部陣亡時,約200多名德軍自動步槍手和15輛坦克突破了多爾吉峽穀,並前出到近衛步兵第34團的右翼。同時,另一群敵人則向克魯多伊峽穀和“1月9日廣場”方向發動進攻,占領了廣場並前出到炮兵大街,直接威脅該團的左翼。局勢頓時嚴重起來。
幾輛德國坦克和許多步兵衝向伏爾加河,蘇軍近衛步兵第34團的指揮所被包圍了。希特勒匪徒開始向團指揮所扔手榴彈。團長帕尼欣少校通過電話向師指揮所報告:“敵人在攻指揮所,並向這裏投擲手榴彈。”
保衛團指揮所的分隊是:自動步槍排,反坦克槍班和偵察班,還有團長領導下的司令部全體參謀人員。他們同敵人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力量懸殊的搏鬥。在這次戰鬥中,團政治委員丹尼洛夫嚴重受傷。近衛步兵第13師師長羅季姆采夫將軍得知後,連夜派預備隊前去救援。
在其他戰鬥地段上,形勢也同樣非常緊張。
沿基輔大街和庫爾斯克大街進攻的德軍分隊攻到了“專家大樓”一帶。近一個團的德軍步兵兵力衝過察裏察河穀直奔伏爾加河。在其南麵,德軍另一個加強有坦克的步兵團沿國際共產主義青年團大街進攻,切斷了步兵第92和42旅同近衛步兵第13師屬各部的聯係。
同一天,在近衛步兵第42團的防區——斯大林格勒1號車站東南地區的局勢也特別嚴重。德軍包圍並切斷了該團1營、2營5連同師其他部隊的聯係。
傍晚,第5連衝出了包圍圈向師屬其他部隊靠近。費多謝耶夫上尉指揮的第1營繼續同敵優勢兵力進行戰鬥。
蘇軍戰士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中衝鋒。近衛步兵第13師其他部隊為救援第1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均未奏效。
第1營的近衛軍軍人們幾乎全部犧牲。但他們也使敵人遭到重創。在車站附近地區,到處是被打壞和燃燒著的敵人坦克及德寇官兵的屍體。
蘇軍在市區的作戰過程中積累了戰鬥經驗,采取了有效的殲敵措施。
9月21日,第62集團軍司令部指示各兵團、部隊:
“有跡象表明,敵人占領了斯大林格勒城區的一些樓房後,立即改造建築物加強防禦,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們對敵鬥爭的困難。為了同盤踞在街道各建築物內的敵人作鬥爭,要廣泛使用手榴彈、各種口徑的迫擊炮和大炮。工兵分隊要使用炸藥和火焰噴射器。要特別廣泛地進行對窗口、門口和屋頂的射擊。”在同一份文件中指出,要搞好航空兵和地麵部隊之間的配合,每個部隊(包括排長在內)都必須配備有信號槍和紅綠色信號彈。
為適應在城市這種特殊條件下作戰的需要,在第62集團軍各團均建立了一些新的戰術單位,各連、營乃至各班、排都成立了突擊組。
22日夜裏,巴秋克上校將他指揮的步兵第284師的兩個團渡過伏爾加河抵達右岸。當時的戰鬥形勢十分危急。步兵第284師接到命令在近衛步兵第13師右翼作戰,恢複在此以前被敵人破壞的前沿陣地。
巴秋克38歲,共產黨員,過去當過工人,在部隊服役15年,從普通戰士成長為師長。具有鬥爭經驗、經過戰火考驗、英勇無畏、意誌堅強的巴秋克,在最困難的條件下不僅善於作出正確的決定,還能夠實現它。
在9月22日這個難忘的夜晚,巴秋克帶領他的師在非常複雜和混亂的情況下,為保衛斯大林格勒投入了巷戰。
巴秋克親臨現場指揮,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迅速堅決地打擊了敵人。
該師的一些部隊和分隊乘駁船渡過河,一登上右岸,就從行進間投入了戰鬥。
深夜,德寇的飛機在伏爾加河右岸上空飛行,並投下很多吊傘照明彈,把地麵照得如同白晝。德軍不停地對河岸進行轟炸、炮擊。在石油辛迪加地區,德軍從河岸的懸崖上空,向軍用油車、油庫投下重型燃燒彈。熊熊燃燒的石油像一條條火龍流進伏爾加河,水麵也燃燒起來了。
德軍動用了大量飛機、坦克、火炮和步兵,企圖把登上右岸的蘇軍趕到河裏去。德國人的自動步槍手在局部地方向河對岸潛入150-200米。
巴秋克師所屬部隊的通信線路在很多地方都遭到破壞。炮兵尚未過河登岸。盡管如此,該師一登上右岸立即發起猛烈的進攻。
因大火燒斷了電纜,由副師長季莫舍克中校臨時指揮的步兵團,各營之間的聯係中斷了。於是他們開始沿伏爾加河河岸鋪設通信線路。他們將電纜埋進半米深的地下。話務員斯米爾諾夫在河岸、河麵一片火海中很快接通了通信聯係,對分隊的指揮得到恢複。
該團在擊退和殲滅敵人後,繼續向前推進,並向金屬製品廠和馬馬耶夫崗東南斜坡實施主要突擊。
戰鬥在建築物的廢墟上、在被炸爛的地麵上激烈地講行著。該團是初次參加巷戰,但是戰鬥經驗的不足並沒有影響軍人們高昂的進攻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