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回後文字(3)
那我們再來看,黛玉是什麼時候死的,她自然是早死,不然《終身誤》曲子裏也不會寫到“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但是她隻能是死於老太太之後,也應該是在抄家之後。我為什麼這麼肯定黛玉是死在老天太之後呢?因為老太太就是黛玉未來命運的一道“護身符”,老太太一死,黛玉的未來(主要是與寶玉的婚事)自然也是渺然無望了。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二十五回鳳姐當眾與黛玉開玩笑,庚辰本此處有批語:“二玉之配偶,在賈府上下諸人,即觀者、批者、作者皆謂無疑,故常常有此等點題語”。第二十九回庚辰本回前批也說到:“二玉心事此回大書是難了割,卻用太君一言以定,是道悉通部書之大旨。”連賈母自己都說:“幾時我閉了眼,斷了這口氣,憑著你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可見老太太對於黛玉命中未來的重要性,黛玉自小多病,能夠支撐她活下去的隻有信念而已,而她的外祖母也就是她對未來信念的唯一精神支柱。
老太太一死,賈府落敗,寶玉被抓,黛玉自然是深受打擊,再加上府內上上下下諸人的流言蜚語,最能蠱惑人心,黛玉淚盡而亡也不足為奇。但是目前紅學界爭論的主要是黛玉是怎樣死的?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病重而死,一種是自溺而亡(此即周汝昌的“投湖”說),這的確值得商榷。唯一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黛玉的病的確是越來越重,這不能不說與榮國府管藥材的菖、菱二人不無關係。
第三回寫賈母道:“正好,我這裏正配丸藥呢。叫他們多配一料就是了。”甲戌本此句後有側批:“為後菖、菱伏脈”。黛玉病勢愈重,書中也是多次提到的,包括批語中也提到過。庚辰本二十八回寫到王夫人問起黛玉吃藥之事來,就有畸笏叟丁亥年夏的眉批:“寫藥案是暗度顰卿病勢漸加之筆,非泛泛閑文也。”可見黛玉最後夭亡,病重是其主要原因。
黛玉是什麼時候死的?這是一個曆來爭論不斷的話題。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死在春天,葬花吟就是證據;一說死在秋天,這種說法來源於周汝昌,之前鮮少有人提及,但是自周汝昌的一番考據論證之後仿佛就形成一套說法。我是讚同死在春天的,不然作者也不會花那麼大力氣寫葬花吟。雖然脂批中指出:“葬花吟乃諸豔歸之小引。”但我認為群芳之冠乃黛玉也,葬花吟自然是專為她量身訂造的,“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說的再明白不過了。
雖然周老為了反駁這個觀點,采取摳詩中字眼的辦法。“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黛玉是夭亡,算不上老死,所以堅決認定葬花吟不是寫黛玉的,和她沒有什麼關係。周老以為第一回脂批中“所歎者三春也,卻用三秋作關鍵”,那關鍵的最後一秋是寫黛玉之死的,其實不然。那關鍵最後一秋定是寫抄家的,隻有這個關鍵才能牽涉到大觀園女兒的命運。黛玉之死雖然是重要故事情節,但是算不上關鍵(即關係到書中各個人物未來命運的情節)。我們從時間順序上也好來推斷,元春是元宵節後事出(即最後一個“春”)。第一回“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雖然是應讖香菱的,但是為了與八十回後元春之事點明時間,也未嚐不是作者的用意所在,石頭記也多采用這種首尾呼應的對照寫法。元春元宵節後事出,老太太病倒,不久去世,接著鴛鴦被害,賈府事發,於秋天被抄家,數罪並罰,這是最後關鍵一秋。
第五回《終身誤》曲子寫道:“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黛玉是在二寶婚前死的,不然寶玉也不會那麼心甘情願的娶寶釵。當然用我們今天人的眼光來看,寶玉未必做到對黛玉一心一意,黛玉死後可以終身不娶啊!但是如果我們站在寶玉的立場來看,這種事情在封建社會的舊中國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其中最大的原因莫過於子嗣的影響,何況寶玉與寶釵完婚的時候,賈府已經完全敗落了,府裏的爺們被抓的被抓,收監的收監。寶玉能夠重返大觀園,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他怎麼能夠不遵從父母的意願,為落難後的大觀園憑添一份喜慶呢?雖然他始終念念不忘黛玉,但是賈府正是人丁稀少的時候,沒有理由不讓寶釵以新二奶奶的身份進府主持家務的。
對此,不能說寶玉忘了黛玉,作者已經在八十回前為寶玉正了名。第五十九回寶玉問起藕官燒紙的原因,芳官解釋道:“為什麼得了新的就把舊的忘了。不是忘了,比如人家男人死了女人,也有再娶的,隻要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分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