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些時候宋念山一路問著去了村長家,給人家描述了個大概,自家要蓋多大屋,要幾間,加上院子,以及屋裏頭最基本的家具,床和吃飯的桌子等,估計要多少錢才能搞得定?
老村長還是有經驗的,不敢說準數,但保證五六兩銀子差不多了——如果他們家不特別在乎質量的話。
劉村長看出來了,姓宋的和姓宋的也有差別,眼下這一家子就不比自家寬裕到哪裏去。
這時候旁邊把玩孫兒的劉村長媳婦忽然插嘴道:“你們宋家不是都當上老大的官了嗎?宋大人怎麼還讓你們道村裏來住這破屋子嘞?瞧瞧昨晚上多危險,一不小心就出人命了!宋大人怎麼也得給你們賜一座嶄新的大院子吧?”
語氣裏難免有些打趣和酸味兒。
宋念山耳根發紅,喃喃道:“我們隻是宋大人的遠房親戚,人家哪裏顧不上。”
又急忙道:“若是把屋子修得好看結實,屋裏的家具也做好一些的,十兩銀子……能成嗎?”
這一刻他一下子打定主意,自己目前以前居住的屋子還是要盡可能的修得像樣子一些,就像女兒雪娘說的,那銀子本來就是在屋子裏找到的,應該都用在屋子上邊兒。
“十兩銀子?那更好,我給村裏人說,屋子給你們修得厚厚實實的,木頭也用最好的最結實的!保準幾十年一點問題都沒有!”
聽到這姓宋的中年人能拿出十兩銀子修房子,劉村長也露出的高興的神色,村裏有人家起屋子,這可是大好事,主人家住新屋,幫忙的人也能吃一段時間好飯,何樂而不為呢?
尤其若是有十兩銀子,那幫忙的村民每日使出來的力氣多,自然酒肉也必須要豐盛一些,否則可不給好好幹了。
劉村長見宋家男人有點木訥,一身書卷氣,估摸著對鄉下的這些事情都不清楚,便提點道:“咱村裏有木匠,你先去找他,把要做什麼家具,做多少給他說上一說,人家該拿多少銀子你給給就是了。其他幫忙的就不需要你掏銀子了,但你不要舍不得花錢,你給他們吃得越好他們就給你把貨幹得越漂亮,到時候我去給你盯著,保準出不了岔子。”
宋念山正為這個事情發愁,蓋屋子的事情他一竅不通,對這村子裏的人也是一個也不認識,就怕自己好酒好肉供著人家不給好好幹活,村長這麼一開口,簡直幫了他大忙。
急忙彎腰作揖,連連感謝。
劉村長大度一揮手:“一個村子的該幫助就幫助嘛!”
此話不假,但他存著私心,他這把年紀讓他上手幹重活哪裏行,但若不做點什麼怎好吃人家的飯呢?
說完又領著宋念山去了村裏木匠家,詳詳細細交代了一番,光是整屋的家具,花去了二兩多銀子。
剩餘的就是蓋屋子期間在吃食上的花費,就讓宋念山自己回去看著買菜買肉吧。
“房子的事情莫要想著節省,住好幾十年的嘞,還是蓋結實一些好。”
劉村長提醒,生怕宋家在吃食上摳搜,他雖然是村長,但平時也吃得清湯寡水,也怪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