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4月,馮玉祥被授為陸軍一級上將。12月,以蔣答應實行抗日為條件,在南京出任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1937年“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後,相繼任第3、第6戰區司令長官,不久受蔣排擠離職,仍奔走於鄂、豫、湘、黔、川等省,積極從事抗日救國活動。

抗戰勝利後,為形勢所迫,馮玉祥於1946年以水利考察專使名義出訪美國,同時被強令退役。從1947年起,在美公開抨擊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積極支持國內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並以20年親身經曆,撰寫《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對蔣的專製獨裁統治作了深刻揭露。

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馮玉祥當選為常務委員和政治委員會主席。隨即發起組織民革駐美總分會籌備會。7月應中共中央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自美回國乘船途經黑海時,因輪船失火於9月1日遇難。

馮玉祥戎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級上將,所部從一個混成旅發展成為一支擁有數十萬人的龐大軍隊。在其50餘年的軍事生涯中,以治軍嚴、善練兵著稱。另外,馮玉祥注重愛國愛民精神教育;強調紀律是軍隊的命脈,致力整飭軍紀,並身體力行,賞罰嚴明;關心愛護士兵,要求官長與士卒共甘苦,以帶子弟的心腸去帶兵。

在軍事上,馮玉祥嚴格訓練部隊,尤重近戰、夜戰訓練和惡劣氣象條件下的艱苦耐勞鍛煉,並親自編著《軍人精神書》、《戰陣一補》等書作為教材,給士兵講課示範。在作戰指揮上強調知己知彼,速戰速決,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借助夜暗和惡劣氣候,運用側後突襲戰術,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的戰略戰術。

2.馮玉祥蒙難經過

1948年9月1日上午,豪華的“勝利”號客輪經過一個月的海上航行駛入了黑海,船長對全體乘客宣布:“勝利”號明天就可以抵達蘇聯的敖德薩市!對於在海上生活了一個多月的“勝利”號全體乘客來說,猶如注射了一支興奮劑,令人頗感歡欣鼓舞。人們高興地歡呼:“烏拉!烏拉!”

可是人們萬萬沒有料到等待著他們的,竟是一場猝不及防的災難。

馮玉祥就乘坐在這艘輪船上,與他同行的還有他的一家人。馮玉祥一生大起大落,盡顯英雄本色。他一生最引以自豪的是驅逐滿清末代皇帝溥儀出宮。蔣介石曾是馮玉祥的義兄,然而這一對兄弟之間卻發生了兩次震動全中國的大戰。馮被蔣以“行為不檢,言論荒謬,違反黨紀,不聽黨的約束”而開除黨籍。此時,他是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回國參加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的。為此,馮將軍衝破美國政府和國民黨特務的層層阻撓,偕妻子、兒女登上了蘇聯的這艘“勝利”號客輪。

“勝利”號客輪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從德國繳獲的。“勝利”號排水量為9000噸,屬歐洲一流客輪。“勝利”號共有4層船艙,馮將軍一行住進了頭等艙的4套包間。其餘的幾套包間裏住著從美國返回蘇聯的四名蘇共中央委員。應當說,“勝利”號不僅豪華舒適,也比其他船隻更有安全感。頭等艙的設施和位置比其他幾等艙更好一些,艙外就是寬敞的甲板,乘客走出包間就可將大西洋風光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