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阿特拉希(1 / 2)

1.傀儡王國君主

阿特拉希,1886年出生於敘利亞德魯茲山區的卡裏亞村,小時進私塾念書。善於騎術,自幼受到本族尚武精神的熏陶。

19世紀末20世紀初,奧斯曼帝國逐漸走向衰落,阿卜杜·米德蘇丹的統治更加暴虐。為了擺脫奧斯曼統治,敘利亞人民爆發了多次武裝起義。

1904年,18歲的阿特拉希就跟隨父親加入了起義隊伍,並堅持了多年鬥爭。由於當時奧曼帝國還具備一定的軍事力量,而且敵我力量懸殊,起義軍終被包圍德魯茲山的土耳其軍隊打敗。1910年阿特拉希的父親和其他參加起義的部族領袖,被土耳其人捕獲,並被押解到大馬士革,處以絞刑。而阿特拉希本人則被編入土耳其軍隊,遣往羅馬尼亞前線服役。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統治敘利亞的土耳其將領企圖遏製阿拉伯民族運動的發展,采取了恐怖手段。1916年6月16日,漢誌的謝裏夫侯賽因在麥加發動了阿拉伯民族革命,呼籲敘利亞和其他阿拉伯地區人民起來為爭取獨立而鬥爭。此時的阿特拉希也脫離土耳其部隊返回家鄉,於是他迅速組建了一支隊伍響應革命。

德魯茲山區是漢誌和大馬士革之間的軍事要衝,阿特拉希率部先切斷這條重要的交通線。然後,他隨費薩爾部隊北上追擊土耳其占領軍,直把他們逐出國境,從而奧斯曼在敘利亞的暴虐統治宣告結束。從這以後,阿特拉希成了德魯茲族公認的領袖。

一戰後,法國根據1916年英法兩國為瓜分阿拉伯世界而締結的薩克斯皮何協定,取得了對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委任統治權。法國采取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把敘利亞分割成幾個部分,組成聯邦,德魯茲山區則被劃為聯邦中的獨立部分,即傑貝爾·德魯茲王國。由阿特拉希任王國的君主,法國派官員直接參政。

2.為民族獨立而戰

在法國殖民者的控製下,阿特拉希名義上是德魯茲王國的社主,但實際上卻成了法國殖民者的傀儡。1922年,法國殖民者趁阿特拉希外出的時候,竟然不顧敘利亞的習俗闖進國王住地,並逮捕了阿特拉希的朋友——另一位德魯茲族領袖——阿丹·汗佳。法國當局指控他以圖謀危害法軍司令的莫須有的罪名判處他死刑並立即執行。阿特拉希聞訊後提出嚴正抗議,然而法國殖民者卻無動於衷。這就是敘利亞曆史上有名的“阿丹·汗佳事件”。

也就是這一事件激怒了阿特拉希,他於1922年7月領導德魯茲山區人民舉起義旗,以反抗法國統治。雖然這次起義很快就被法軍鎮壓下去,但法國殖民者懾於阿特拉希在德魯茲族中的威望,不敢隨意殺害他。隻是從此以後對他的防範監視更加嚴密了。

1924年初,敘利亞成立了民族主義政黨人民黨。這個黨組織是支持德魯茲教派的,同時該黨還與阿特拉希達成協議,共同起來鬥爭以爭取敘利亞的獨立。

1925年6月,阿特拉希以敘利亞全國起義部隊總司令的身份率部打回德魯茲山,準備收複家園。同年7月,起義軍占領了德魯茲首府蘇韋達。此時,法國當局派出4000名討伐軍鎮壓起義。然而,起義軍還是於8月2日大敗敵軍,取得勝利。

1925年8月,起義軍乘勝向大馬士革挺進,準備與該市民族主義政黨裏應外合攻下這座中心城市時,由於未能很好配合,鬥爭沒能取得勝利。

1925年9月末至10月初,法軍對德魯茲山區進行兩次進攻。都以失敗而告終。就在此時,大馬士革市內又爆發了反對法國統治的總罷工。1925年10月18日,阿特拉希乘勝第2次率軍攻打人馬上革。起義軍在市內群眾全力配合下,很快就控製了大馬士革市的絕大部分地區,阿特拉希在自己實際管轄地內,建立了民族自治機構,行使地方政權的職權。各地區也建立了隸屬於臨時的革命政府的民族自治機構。

3.兩度流亡國外

敘利亞人民起義軍所取得的勝利,迫使法國政府不得不撤換駐敘殖民軍政頭目,改變統治手法,甚至企圖通過談判手段來收買阿特拉希等起義領導人,撲滅起義烈火。當這一策略遭到失敗後,法國當局便想方設法阻止英國出售武器給起義隊伍,同時從摩洛哥調來重兵鎮壓起義。增援部隊到達後,法國殖民軍兵分3路向起義軍反撲。其中一路在1926年4月攻打德魯茲山區,占領了蘇韋達城。另一路於同年5月5日與阿特拉在大馬士革近郊展開激戰,並且爭得了對大馬士革市的控製權。起義軍隻得撤回到德魯茲山根據地。第三路殖民軍在同年8月向沙漠地帶綠洲的遊擊隊陣地進軍。阿特拉希派兵馳援,但由於敵人火力強大,遭到嚴重損失,隻得撤出綠洲,退向德魯茲山。直到1927年初,由於處境日益惡化,臨時革命政府不得不停止活動。阿特拉希和一部分遊擊隊員及其家屬離開祖國撤到約旦東部。但在那裏,他們遭到英國殖民當局的刁難和迫害,無法立足,隻得又輾轉到沙特阿拉伯境內錫爾漢穀地鹽村定居,從而開始了10多年的流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