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泰伯①,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②,民無得而稱焉。”

注釋~~~①泰伯:也作“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長子。古公有三子:太伯、仲雍、季曆。季曆的兒子就是西伯昌(周文王)。傳說古公預見到昌的聖德,因此想打破慣例,把君位不傳長子太伯,而傳給幼子季曆,從而傳給昌。太伯為著實現他父親的意願,便偕同仲雍出走至勾吳,終於把君位傳給季曆和昌。昌後來擴張國勢,竟有天下的三分之二,到他兒子發(周武王),便滅了商紂王,統一了天下。②三:多次。天下:指當時周部落的天下而言。一說指後來周部落統一了中原的天下而言。

譯文~~~孔子說:“泰伯,他可以說是品德崇高至極的人了。多次把王位讓給季曆,老百姓簡直找不出恰當的詞語來稱讚他。”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①,慎而無禮則葸(xǐ)②,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③。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④。”

注釋~~~①禮:這裏指的是禮的本質。勞:疲勞。②葸:膽怯,害怕。③絞:尖刻,出口傷人。④偷:淡薄。這裏指人與人的感情而言。

譯文~~~孔子說:“注重容貌態度的端莊卻不知禮,就未免勞倦;隻知謹慎卻不知禮,就流於畏葸懦弱;專憑敢作敢為的膽量卻不知禮,就會盲動闖禍;心直口快卻不知禮,就會出語尖刻傷人。在上位的人能用深厚感情對待親族,那麼老百姓就會走向仁德;在上位的人不遺棄他的老同事、老朋友,那麼老百姓就不致對人冷淡無情。”

誦讀星級★★

原文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①予足!啟予手!《詩》雲②:‘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③!”

注釋~~~①啟:視。一說開啟,打開。②《詩》雲:所引詩見《詩經·小雅·小旻》。③小子:後生弟子。

譯文~~~曾參病了,把他的學生召集攏來,說:“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詩經》上說:‘小心呀!謹慎呀!好像走近深淵旁,好像踩在薄冰上。’從今以後,我才曉得自己是可以免於禍害刑戮的了!學生們!”

誦讀星級★★

原文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②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③。籩豆之事④,則有司⑤存。”

注釋~~~①孟敬子:魯國大夫仲孫捷。②暴慢:粗暴無禮,懈怠不敬。③鄙:粗野鄙陋。倍:同“背”。不合理,錯誤。④籩豆之事:籩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禮中用以盛果實等的器皿,這裏“籩豆之事”指祭祀等禮儀活動。⑤有司:主管其事的小吏。

譯文~~~曾參病了,孟敬子去探問他。曾子說:“鳥要死了,它的鳴聲是悲哀的;人要死了,他說的話是善意的。居上位的人待人接物有三方麵應該注意:嚴肅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別人的粗暴和懈怠;端正自己的表情,和顏悅色,就容易使人相信;說話的時候,多考慮言辭和聲調,就可以避免鄙陋粗野和錯誤。至於禮儀的具體事宜,自有主管人員負責。”

誦讀星級★★

原文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jiǎo)①。昔者吾友②嚐從事於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