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子第十八(2 / 2)

子路又去問桀溺。

桀溺說:“您是誰?”

子路說:“我是仲由。”

桀溺說:“您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

回答說:“是的。”

他便說:“像洪水一樣的壞東西到處都是,你們同誰去改革它呢?你與其跟著(孔丘那種)逃避壞人的人,為什麼不跟著(我們這些)逃避整個社會的人呢?”說完,仍舊不停地做田裏的活。

子路回來報告給孔子。

孔子很悵然失望地說:“既然飛禽走獸不可以與其合群共處,我們如果不和人群打交道,又和什麼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同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

誦讀星級★★★

原文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筱(diào)①。

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

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②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③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釋~~~①筱:除草的農具。②五穀:五種糧食作物,即黍、稷、麥、稻、菽。③為黍:黍就是現在的黍子,也叫黃米,以其色黃而黏,又稱“黃糯”。它比當時的主要食糧稷(小米)的收獲量小,而且柔糯可口,因而在古代被認為是上等的精美糧食,常用於過年過節或招待客人。丈人殺雞做菜,為黍做飯,這在當時是很好的招待了。

譯文~~~子路跟隨著孔子,卻遠落在後麵,碰到一個老頭,用拐杖挑著除草用的工具。

子路問道:“您看見我的老師嗎?”

老頭說:“四肢不勞動,五穀分不清,誰是你的老師?”說完,便扶著拐杖去鋤草。

子路拱著手恭敬地站著。

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雞、做黍米飯給子路吃,又叫他兩個兒子出來相見。

第二天,子路趕上了孔子,報告了這件事。

孔子說:“這是位隱士。”叫子路回去再拜見他。子路到了那裏,老人卻已經走了。

子路便說:“不做官是不對的。長幼之間的秩序既然不能廢棄,君臣間的關係又怎能廢棄呢?為了使自己一身潔淨,卻破壞了重要的社會關係。君子出來做官,隻是盡應盡之責。政治主張行不通,我們早就知道了。”

誦讀星級★★★

原文 逸民①: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②。子曰:“不降其誌,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誌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注釋~~~①逸民:遺佚的人,有德而隱居的人。逸,同“佚”,遺佚。②虞仲、夷逸、朱張、少連:四人言行多已不可考。虞仲前人認為就是吳太伯之弟仲雍,不可信。夷逸曾見《屍子》,有人勸他做官,他不肯。少連曾見《禮記·雜記》,孔子說他善於守孝。

譯文~~~隱居的高人: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孔子說:“不動搖自己的意誌,不辱沒自己的身份,就是伯夷、叔齊吧!”又說“柳下惠、少連降低自己的意誌,屈辱自己的身份,可是言語合乎法度,行為經過思慮,那也不過如此罷了”。又說“虞仲、夷逸遁世隱居,放肆直言,行為廉潔,被廢棄也是他的權術。我就和他們這些人不同,沒有什麼可以,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誦讀星級★

原文 周公謂魯公曰①:“君子不施(shǐ)②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③。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注釋~~~①周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也是孔子心目中的聖人。魯公:周公的兒子伯禽。②施:同“弛”,怠慢。③以:用。

譯文~~~周公對魯公說:“君子不怠慢他的親人,不讓大臣抱怨不被重視。老臣故人沒有嚴重過錯,就不要廢棄他。不要對某一人求全責備。”

誦讀星級★★

原文 周有八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guā)①。

注釋~~~①伯達……季:此八人皆已經無可考知。

譯文~~~周朝有八個賢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

誦讀星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