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某法庭,開庭審理一件賠償案。原告在法庭上聲稱:他的肩膀被掉下來的升降機軸打傷,傷勢嚴重,現在他的右臂已抬不起來了,要求保險公司給予巨額賠償。
保險公司明知他是在敲詐,為了息事寧人,要求庭外解決。但這人態度強硬,堅持要求巨額賠償,否則隻能上法庭解決。
保險公司無奈,隻好聘請美國大名鼎鼎的律師阿貝·赫梅爾為本公司辯護。赫梅爾詳細地分析了案情,又仔細地觀察了原告,很快就看出了破綻。但他並不直接指出,而是以一種關切的語氣詢問原告:
“請你給陪審員看看你的手臂現在能舉多高?”
原告慢慢地將手臂舉到齊耳的高度,並表現出非常吃力的樣子,以示不能再舉高了。
“那麼,在你受傷以前能舉多高呢?”
赫梅爾話音剛落,原告不由自主地一下將手臂舉過了頭頂,引得法庭中的旁聽者哄堂大笑。
【活學活用】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沒有哪個人會長期違背客觀規律而在所有細微處都保持有背常規的做法。隻要有一絲不被刻意控製的機會,造假的那部分就會自然地向客觀規律轉化。就象結巴放慢語速可以蒙人,一旦受到刺激就會露原形一樣的。
原文:“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譯文:凡是未戰時預計能取勝的,是因為取勝的條件多,籌劃周密;而預計不能取勝的是因為取勝的條件不充分,籌劃不周。條件充分,計算周密就能取勝;籌劃不周,條件不充分就會失敗,更何況不作籌劃,沒有勝利的條件呢?
《孫子兵法》與軍事——漢高祖未戰先算取英布
漢高祖劉邦在平息了梁王彭越的叛亂和殺死韓信後不久,曾為漢朝天下的建立做出重大貢獻的淮南王英布興兵反漢。劉邦向文武大臣詢問對策,汝陽侯夏侯嬰向劉邦推薦了自己的門客薛公。
漢高祖問薛公:“英布曾是項羽手下大將,能征慣戰,我想親率大軍去平叛,你看勝敗會如何?”
薛公答道:“陛下必勝無疑。”
漢高祖道:“何以見得?”
薛公道:“英布興兵反叛後,料到陛下肯定會去征討他,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所以有三種情況可供他選擇。”
漢高祖道:“先生請講。”
薛公道:“第一種情況,英布東取吳,西取楚,北並齊魯,將燕趙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然後固守自己的封地以待陛下。這樣,陛下也奈何不了他,這是上策。”
漢高祖急忙問:“第二種情況會怎麼樣?”
“東取吳,西取楚,奪取韓、魏保住敖倉的糧食,以重兵守衛成皋,斷絕入關之路。如果是這樣,誰勝誰負,隻有天知道。”薛公侃侃而談,“這是第二種情況,乃為中策。”
漢高祖說:“先生既認為朕能獲勝,英布自然不會用此二策,那麼,下策該是怎樣?”
薛公不慌不忙地說:“東取吳,西取下蔡,將重兵置於淮南。我料英布必用此策——陛下長驅直入,定能大獲全勝。”
漢高祖麵現悅色,道:“先生如何知道英布必用此下策呢?”
薛公道:“英布本是驪山的一個刑徒,雖有萬夫不擋之勇,但目光短淺,隻知道為一時的利害謀劃,所以我料到必出此下策”
漢高祖連連讚道:“好!好!英布的為人朕也並非不知,先生的話可謂是一語中的!朕封你為千戶侯!”
“謝陛下。”薛公慌忙跪下,謝恩。
漢高祖封薛公為千戶侯,又賞賜給薛公許多財物,然後於這一年(公元前196年)的10月親率12萬大軍征討英布。
漢高祖戎馬一生,南征北戰,也深諳用兵之道。雙方的軍隊在蘄西(今安徽宿縣境內)相遇後,漢高祖見英布的軍隊氣勢很盛,於是采取了堅守不戰的策略,待英布的軍隊疲憊之後,金鼓齊鳴,揮師急進,殺得英布落荒而逃。
英布逃到江南後,被長沙王吳芮的兒子設計殺死,英布的叛亂以失敗而告終。
【活學活用】戰爭的勝敗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士兵的肉搏能力已經很小了。尤其是現代戰爭。實質上的較量是雙方統帥部之間的較量,既包括其反應能力、效率和決斷力,也包括它為備戰而進行的大量工作和情報外交努力。
劉邦能得天下,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功不可沒;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成三分天下之勢,全賴諸葛亮神機妙算之功。能廟算者,便能把握先機,掌握主控權。我們常說一著失算,滿盤皆輸,就是這個道理。
《孫子兵法》與政治——毛澤東舌戰赫魯曉夫
1958年7月31日,前蘇共總書記、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應毛澤東的“邀請”來到中國。
在這以前,前蘇聯駐華大使尤金向毛澤東表達了前蘇聯領導人的一個“意願”——“希望在中國有一個潛艇基地”。當毛澤東向尤金尋根問底時,尤金又遮遮掩掩地提出一個“聯合艦隊”問題。毛澤東發火了:“你講不清,請赫魯曉夫來講!”於是,赫魯曉夫就來了。
毛澤東把赫魯曉夫請入中南海,寒暄過後,賓主分別坐下。毛澤東直截了當地說:“尤金向我講了,你們有那個意思,所以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赫魯曉夫一口氣講了十多分鍾,毛澤東默默地聽著,不停地吸煙。突然,毛澤東打斷赫魯曉夫的話,說:“你講了很長時間還沒有說到正題。”
赫魯曉夫一愣,這才注意到毛澤東神色肅穆,氣氛有些不對勁,但他仍然勉強地笑了笑,說:“是呀,是呀,你別忙,我還要繼續講……”
毛澤東不理會赫魯曉夫的狡辯,說:“請你告訴我,什麼叫共同艦隊?”
赫魯曉夫支支吾吾:“所謂共同麼,就是共同商量的意思……毛澤東同誌,我們出錢給你們建立個電台,我們的艦隊現在正在太平洋活動,我們的主要基地……”
毛澤東憤然地站了起來:“你講的這一大堆毫不切題,我問你,什麼叫聯合艦隊?”
赫魯曉夫尷尬地掩飾道:“我們不過是來跟你們共同商量商量……”
“什麼叫共同商量,我們還有沒有主權了”毛澤東動火了,“你們是不是想把我們的沿海地區都拿去?你們都拿去算了!”
當時,前蘇聯在歐洲各社會主義國家裏都派駐了軍隊,建立了各種軍事基地,毛澤東對此了如指掌。
赫魯曉夫試圖避開鋒芒,用迂回的方式說服毛澤東:“毛澤東同誌,我們能不能達成某種協議,讓我們的潛艇在你們的國家有個基地,以便加油、修理、短期停留等等。”
“不行!”毛澤東斷然拒絕。
“你們的潛艇也可以使用我們的基地……”
“不要!”毛澤東說,“英國人、日本人,還有別的許多外國人已經在我們的國土上呆了很久,被我們趕走了。赫魯曉夫同誌,最後再說一遍,我們再也不想讓任何人利用我們的國土來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
赫魯曉夫嘟噥著說:“不同意就不同意吧,我們不提這個建議了。”赫魯曉夫於8月3日離開中國,悻悻地返回前蘇聯。
在飛機上,沮喪之餘,赫魯曉夫突然明白了自己此行失敗的原因:毛澤東絕非凡夫俗子,早在“邀請”之前,毛澤東已運籌不止一日,而自己竟然連一點準備都沒有。
“該死的尤金!”赫魯曉夫把一肚子的怒氣都發泄在前蘇聯駐華大使尤金身上,“為什麼不告訴我好好地準備準備……”
【活學活用】成功的領導者總是事前決斷,而不是事後補救的。政治鬥爭,波譎雲詭,誰能把握先機,誰就能取得主動。因此,在交鋒之前一定要認真調查,仔細研究。有時,哪怕隻是一個細枝末節未算到,都會使己方蒙受損失。
在毛澤東與赫魯曉夫這次舌戰中,顯然毛澤東技高一籌,他的對答與質問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可謂滴水不漏。再加上咄咄氣勢,自然占盡上風。
《孫子兵法》與經濟——深謀遠慮的新加坡商人
許多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都呈現出一片百廢待興的局麵,新加坡豐隆集團董事長郭芳楓精明地意識到,戰爭結束後馬上就會有一個醫治戰爭創傷、重建和平家園的高潮到來,各種建設物資在短時期內一定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麵。
根據自己的判斷,他立即投入大量資金,收購戰爭期間留下的剩餘物資,如鋼材、水泥、建築模板等。果然不出所料,五金建材在戰爭結束後的市場交易上供不應求,價格持續上漲,不到半年價格就翻了一倍。
戰爭剩餘物資的轉手交易,給豐隆集團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到1948年為止,豐隆集團已經發展成新加坡實力最雄厚的龍頭企業。
郭芳楓並沒有陶醉在成功經營戰爭剩餘物資的喜悅之中,他又開始策劃今後的發展方向。他預計隨著經濟的逐漸恢複,大眾生活水準的提高,工業用地和住宅用地需要占大量地皮,因此地價將會大幅度上漲。於是他迅速將經營戰爭剩餘物資所獲得的利潤轉移投資到地產經營上。
他把那些商業中心黃金地段的地皮一塊塊買進來。當時戰爭剛結束不久,製造業、服務業、商業都處於恢複發展階段,商業競爭也顯得非常疲軟,因此這些地段的地皮當時並沒有表現其巨大的商業價值,使郭芳楓能以十分廉價的價格買進這些地皮。
隨著新加坡經濟的起飛,這些地皮價格上升的速度快得令人難以置信,十年之內上漲了十倍。麵對不斷升溫的地價,郭芳楓又及時把單一的地皮買賣發展成房屋地產開發事業,並建立了豐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對早期收購的地皮進行了投資經營,陸續建成一批批現代化的花園別墅和公寓。地價很低,所以他開發這些房地產的成本也就低,這給豐隆集團的房地產開發事業帶來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雖然這些花園別墅和公寓的價格比其他所有房地產價格都低,但豐隆集團在房地產開發事業中所獲得的利潤是沒有哪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能夠相提並論的。
如今,豐隆集團有幾十家分公司分布在日本、馬來西亞、英國、法國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經營範圍包括製造、貿易、酒店、房地產、造船、金融、保險等。1983年,美國最有影響力的金融雜誌《投資者》評選世界上最富有的銀行家,郭芳楓名列第二。
【活學活用】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必須要具備“大智”、“大勇”的能力,所謂“大智”,是指有學有識,能夠認識把握事物運動、變化與發展的規律,而且能夠運用這些規律去正確地預測未來,作出科學的決策。商業中的機會往往稍縱即逝,如果沒有很好的“廟算”能力,是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的。
《孫子兵法》與處世——老謀深算司馬懿
司馬懿很有謀略,且又行事果斷。曹操聞名,欲聘他為官,但司馬懿見漢室衰微,曹氏專權,便假托身患風痹,不能起居,予以推辭。曹操不信,遂派人扮作刺客前去驗證。司馬懿在深夜之中,見有人闖入自己的臥室,舉劍奔自己刺來,大吃一驚,但他立即悟到這是曹操派來的人,於是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任憑刺客處置。刺客見狀,認定司馬懿患了風痹,收起利劍,回稟曹操去了。
但是,司馬懿不能永遠躺在床上,於是便裝作逐漸好轉,有節製地進行活動。曹操探知,又派使者請他。司馬懿審時度勢:如果再一味拒絕恐遭不測,況且天下大勢已盡歸曹操,因此司馬懿便隨使去見曹操,很得曹氏父子賞識。不過,精於人事的曹操很快察覺司馬懿潛在的野心,認為他不是一個會永遠甘心居於臣下的人,開始用疑懼的眼光看著他。這一變化,機敏的司馬懿立刻警覺了,他開始計較眼前的分寸利益,把一些日常生活小事看得很重,裝出一副胸無大誌、目光短淺的模樣。曹操竟又一次被他瞞過了。另外,他還在曹丕麵前花言巧語,求得保護。
230年,魏拜司馬懿為大都督,與蜀國抗衡。當時的蜀國,無論人力、物力都沒有魏國雄厚,因此,蜀國要取勝,必須速戰速決。司馬懿看透了這一點,堅守陣地不出戰。諸葛亮派人給他送去女人的衣服首飾來激怒他,他也坦然受之,始終不派出一兵一卒。最後,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死在五丈原,蜀兵隻好退回。
237年,魏明帝病逝,臨死之時,將太子曹芳托付給大將軍曹爽和司馬懿。曹爽把持朝政,對司馬懿不放心,司馬懿又一次裝起大病來,曹爽派心腹李勝去探看,見司馬懿由兩侍女服侍,連喝藥的力氣都沒有了,還故意對李勝的問話答非所問以示耳朵不好使。最後還求李勝照顧他的兩個兒子。李勝回複,曹爽放下心來,再不懷疑。
10年之後,毫無戒心的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離開京城,在家裝病的司馬懿突然乘機發動政變,獨攬大權。後來,他的孫子司馬炎廢魏帝,建立了晉王朝。
【活學活用】為人處世若能看得透,站得高,那當真是難得的修為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此乃不敗的生存謀略也。司馬懿一生,行事謹慎,穩紮穩打,有條不紊。善於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他也才能在血雨腥風的政治鬥爭中一步一個腳印,最終爬上了權力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