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與軍事——巴頓將軍的“文武之道”
喬治·史密斯·巴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的傑出將領、陸軍四星上將。
巴頓治軍甚嚴,但他同時又十分體恤和關懷自己的下屬。巴頓了解官兵對家屬信件的關心,為此,部隊專設了一輛郵遞專車,總是及時地把郵件送到每一名官兵手中。巴頓對於部隊的夥食、換季服裝、健康狀況總要親自過問。他曾給全軍將士寫過一封私信,內容是談如何預防和治療一種叫做“塹壕足”的疾病。巴頓總是喜歡在白天上前線視察,他說:“應該讓士兵們經常看到指揮官奔赴前線,而不要讓他們看見他在撤回後方。”
1944年9月,美軍統帥部命令巴頓的第3集團軍向法蘭克福挺進,但德國人已在他前麵布下了63個師,其中有15個裝甲師和裝甲步兵師,並且利用法國人遺留下來的邊境要塞和馬其諾防線作為自己的防禦戰線,進攻是異常艱難的。
9月5日,第3集團軍的進攻嚴重受挫。3天後,德軍突然發起反攻,激戰半天多,才被遏製住。雙方的拉鋸戰打了半個多月。9月30日,希耶河以東的第12軍第35師在德軍一個軍的兵力攻擊下,陣地岌岌可危,師長請求將部隊撤到希耶河西。巴頓大發雷霆,坐上輕型飛機冒著槍林彈雨飛抵第12軍司令部,宣布取消撤退命令:“第35師必須與陣地共存亡,不能後退半步!”下完命令,巴頓又急速趕到第6裝甲司令部,親自組織部隊發起反攻。結果,第35師不僅保住了陣地,還向前推進了5英裏。
進入10月份,天氣一天比一天冷,由於美軍的兵力有限,德軍火力猛烈,美軍官兵隻好在淒風苦雨中堅守陣地。部隊中,非戰鬥性減員大增,厭戰、思鄉、士氣不振,如瘟疫一般在各部隊中蔓延。但是,巴頓的第3集團軍是個例外——10月下旬,巴頓的外甥因公來到第3集團軍,他所遇到的每一個人都保持著一種“標準的軍人狀態”:胡子刮得溜光,頭戴鋼盔,係領帶,打綁腿,皮靴擦得亮錚錚的。
11月份後,天空連降暴雨,麵對美軍的進攻,德軍利用堅固的工事和暴雨造成的有利形勢頑強抵抗,但巴頓仍以不屈不撓的精神指揮第3集團軍攻克了德軍最堅固的要塞——梅斯。在軍事史上,從1301年以來,梅斯要塞是首次被人以強攻手段占領的。此後,巴頓戰勝了惡劣的氣候和複雜的地形,迫使德軍從摩澤爾河、尼德河、薩爾河的防禦陣地後撤。
11月25日,巴頓將軍在梅斯城檢閱了攻占梅斯城的英雄部隊。一個多月以來,巴頓的第3集團軍解放了873座城鎮,打死打傷德軍8.8萬人,俘敵3萬多人,而第3集團軍隻傷亡2.3萬人。
【活學活用】軍人就要有軍人的樣子。站如鬆,坐如鍾。否則歪戴帽子敞著懷,想正派也正派不起來,如何能保證打勝仗因此,嚴格的軍風、軍紀配以強大的思想覺悟教育,是軍隊士氣和戰鬥力、凝聚力的基礎和打得贏的保障。
《孫子兵法》與政治——昭君出塞
西漢時期,匈奴人的力量相對強大,對漢朝的國防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經漢武帝對匈奴的不斷征戰,匈奴受到沉重打擊,但其餘部仍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
為了進一步鞏固國防安全,漢宣帝派趙充國等五路大軍15萬人,聯合烏孫夾攻匈奴。這次戰爭取得很大成功,匈奴被殺死好幾萬人,牲畜損失了幾十萬頭。經過這次打擊,匈奴更加衰弱了,以後匈奴又發生分裂,分為東、西兩匈奴。東匈奴迫於漢朝的強大,向漢朝臣服。漢朝為了維護邊防的安定,安撫東匈奴,對他們優禮有加。雖然東匈奴已向漢朝稱臣了,但漢朝在禮節上還把他當作對等國看待,高於其他藩屬國和劉姓諸王,不僅給予豐厚的賞賜,還安置他們在邊塞附近居住,派漢軍護衛並供給糧食。在這種形勢下,同東匈奴不和的西匈奴也派使者奉獻禮品,漢王朝雖也接待,但比對東匈奴要差一些。經過漢王朝的支援,東匈奴逐漸恢複發展,勢力漸盛,局勢逐漸安定下來。漢元帝時,漢朝又派兵聯合西域諸國攻打西匈奴,迫使西匈奴不得不再次西遷。東匈奴對漢朝攻打西匈奴,消滅自己的死對頭,既高興,又懼怕,遂決心進一步向漢朝靠攏。漢元帝時,東匈奴又到漢朝朝拜,並提出願和漢室通婚結為親戚。漢元帝恩準,讓王昭君出嫁。
王昭君當時為漢宮的一名宮女,她深明大義、知書達禮。當她得知匈奴前來和親的消息後,決心為漢和匈奴的民族和解做貢獻,主動要求遠嫁匈奴。王昭君是以公主身份出嫁的。漢朝為了顯示對東匈奴的恩寵,讓王昭君在出嫁時帶去了豐厚的嫁妝。
王昭君出嫁匈奴,進一步密切了兩族人民的友好往來。這不僅使匈奴得到了安全,漢王朝邊境上也是牛羊遍野,百姓樂業,幾十年再也沒有互相征戰之事。
王昭君出嫁後,匈奴非常感激,上書漢朝表示願意承擔為漢王朝守邊的任務,建議撤除漢王朝邊塞防守吏卒,以減輕漢民的徭役負擔。漢朝廷認為:國家考慮邊事應長遠計議,居安思危,不應自毀長城,授人以柄。於是漢朝對東匈奴表示感謝,在繼續加強友好往來的同時,繼續在邊境地區駐紮軍隊。
漢朝就這樣在以武力為後盾的情況下,積極發展同匈奴的友好關係,終於換來了邊境地區長久的安定和平,保障了自己的安全。
【活學活用】俗話說,打個巴掌給個紅棗。恩威並施是古今中外政治鬥爭的慣用手段。21世紀初,美國以反恐為由占領中亞小國阿富汗就是采用一手拿棍子,一手拿糖果的辦法。在打擊塔利班的同時又向阿富汗國內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援助,以減輕阿富汗國內的反美情緒。名為反恐,實為鏟除異己。
《孫子兵法》與經濟——企業家奧爾森
肯尼斯·奧爾森是美國數據設備公司的創始人、總經理兼董事長。美國《幸福》雜誌稱他為“美國企業史上最成功的企業家”。
奧爾森工作嚴謹,對那些工作不負責任的人從不姑息縱容,有時對部下的懲罰甚至過於嚴酷。
1982年,已身為數據設備公司總經理的奧爾森,突然下令召集公司全體職工開大會。大會開始後,奧爾森到講台前講話。他的講話很簡短,隻宣布了四位經理的名字,並請他們到台上來。
奧爾森並未請四位走上台的經理先生就坐,而是當著眾多工人的麵,大聲宣布授予這四位經理先生“劣等工作獎”。
這四位經理恰似五雷擊頂,眾目睽睽之下受到如此羞辱,幾乎暈倒在地。廣大職員也為之一愕,全場頓時鴉雀無聲,落地一根針也能聽見。
四位打扮漂亮的小姐,分別來到四位經理麵前,將托盤中的“獎狀”遞到他們麵前。四位經理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裏,好像是木頭一般。
奧爾森見他們沒有勇氣接“獎狀”,就加重語氣,讓大家熱烈鼓掌為他們壯膽助威。頓時場內掌聲如雷,噓聲四起。見四位經理還在猶豫,奧爾森又說:“難道要我親自為你們頒獎狀才肯賞臉笑納嗎?”
四位經理深知奧爾森那種不屈不撓的脾性,知道再不接受,將會受到更大羞辱,隻好乖乖地從托盤中取過劣等工作獎狀。
奧爾森雖然對犯錯誤的屬下有時未免過於嚴酷,但他對一般屬下卻是相當關心的。奧爾森於1962年大力推行“機會均等”的政策,為公司職工提供優厚的福利,包括本公司的股票等等。
奧爾森一直保持平民作風。他係民主黨人,對“民主”二頗為重視。他幾乎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集體食堂就餐,往往一邊就餐一邊同工人、職員閑聊,認真聽取群眾的呼聲。奧爾森聽說一位職員由於家庭變故困擾不已,心情鬱鬱寡歡,就叫秘書將這位職員請到自己寬大的辦公室裏,對他進行一番安慰後說:“我理解你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你應當試著改變一下。我批準你一個月的假期,當然,工資照發。去處麼,我的度假別墅供給你用。”那位職員聽後,感動得熱淚盈眶。
奧爾森非常重視人才,從不埋沒人才。對於幹得好、有能力的人,他總是毫不猶豫地給他們以各種升遷的機會。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願意到數據設備公司來為奧爾森工作。
奧爾森既對職員們從嚴要求,又對職員們關懷有加,所以他的公司越辦越紅火,很快成為美國企業界雄霸一方的大公司。
【活學活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企業之間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差別,但其中規矩卻大致相同。有的管理者靈活些,放得開也管得住,這就是好老板;有的管理者死板些,放不開又管不住,叫人挺犯愁。奧爾森這樣的老板算是好老板。不知孟獲若在他手下能否有七次的改正機會
《孫子兵法》與處世——絕纓宴
楚莊王在一次平定叛亂後大宴群臣,寵姬妃嬪也統統出席助興。席間絲竹聲聲,輕歌曼舞,美酒佳饌,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楚王乃命點燭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文臣武將們敬酒。
忽然一陣疾風吹過,宴席上的蠟燭都熄滅了。這時席上一位官員鬥膽拉住了許姬的手,拉扯中,許姬撕斷衣袖得以掙脫,並且扯下了那人帽上的纓帶。許姬回到楚莊王麵前告狀,讓楚王點亮蠟燭後查看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楚莊王聽完許姬的話,卻傳命先不要點燃蠟燭,而是大聲說:“寡人今日設宴,與諸位務要盡歡而散。現請諸位都去掉帽纓,以更加盡興飲酒。”
聽楚莊王這樣說,大家都把帽纓取了下來,這才點上蠟燭,君臣盡興而散。
席散回宮,許姬怪楚莊王不給她出氣。楚莊王說:“此次君臣宴飲,旨在狂歡盡興,融洽君臣關係。酒後失態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責任,加以責罰,豈不大煞風景!”
許姬這才明白楚莊王的用意。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絕纓宴”。
7年後,楚莊王伐鄭。一名戰將主動率部下先行開路。這員戰將所到之處拚力死戰,大敗敵軍,直殺到鄭國國都之前。
戰後楚莊王論功行賞,才知這員戰將叫唐狡。唐狡表示不要賞賜,坦承7年前宴會上無禮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舉全為報7年前不究之恩。
楚王大為感歎,便把許姬賜給了他。
【活學活用】宰相肚裏能撐船。為人處世必得有豁達的胸懷,容人的肚量。尤其作為領導者,能容人之忍,才能籠絡人心。若抓住對方的一點點錯誤不放,非要置對方於死地,讓對方心寒,關鍵時刻他還會舍身相救麼得饒人處且饒人,現實生活中,還是要多一些紳士風度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