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謀例說與應用
原文:“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
譯文:所以用火來幫助軍隊進攻有明顯的好處,用水來幫助軍隊進攻使攻勢更強。
《孫子兵法》與軍事——火燒赤壁
東漢末年,曹操在平定北方、統一中原之後,統率20萬(號稱80萬)大軍沿長江東進,企圖迫使占有江南六郡的孫權不戰而降,然後一統中國。
這時候,屢遭敗績的劉備已退守到長江南岸的樊口。受劉備的委托,諸葛亮隻身一人前往柴桑會見孫權。諸葛亮舌戰群儒,堅定了孫權迎戰曹操的決心,於是,孫權和劉備結為聯盟,共同抗曹。孫、劉的軍隊與曹操的軍隊在赤壁相遇,拉開了赤壁大戰的序幕。
曹操軍隊不善水戰,初次交鋒,孫、劉占了上風。曹操命令荊州降將蔡瑁、張允訓練水軍,周瑜大會群英,巧施離間計,使曹操斬殺蔡瑁、張允。曹操失去了善於水戰的指揮,窘迫之際,將大船、小船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在一起,這樣,大江之上,任憑風大浪大,戰船不再顛簸,曹操以為得計。
周瑜得知消息,決心用火攻打敗曹軍。但是,時值冬季,江上多西北風,如果用火攻,不但燒不了曹軍,反倒要燒了自家戰船,周瑜為此坐臥不寧。諸葛亮能察天文地理,早已測知冬至前後將會有一場大東南風出現,於是自告奮勇,要“借”一場東南大風,助周瑜一臂之力。
周瑜驚喜若狂,又得大將黃蓋以死相助,以“苦肉計”騙得曹操的信任。黃蓋在東南風乍起之時,駕著十餘隻載滿澆上了油和裹有硫磺等易燃物的幹草的戰船,在夜幕來臨之際,迅速接近了曹操的戰船。黃蓋一聲令下,點燃幹草,十餘艘戰船在東南風的勁吹之下,猶如十餘隻火龍,直撲曹操的戰船。
刹時間,江麵上煙火衝天。曹操的戰船連在一起,一船著火,幾十隻船跟著著火,曹操的水軍士兵大部分被燒死、溺死在江中。火從江麵蔓延到曹軍岸邊的營寨,岸邊的曹營也變成了一片火海。
孫、劉聯軍乘勢水陸並進,曹操從華容道僥幸逃得性命,20萬大軍損失殆盡。
赤壁一戰,為以後的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活學活用】“火燒赤壁”千古留名。這裏妙就妙在“借”東風上。沒有東風,火要燒自家。巧借外力破敵方助自己是戰爭中經常用到的。2002年中國軍隊在南海舉行軍事演習,為避開美國衛星的偵察,中國軍隊利用陰雲密布的天氣,在惡劣的天氣下完成演習,使美國情報部門一無所獲,大失所望。對中國軍隊的智慧和勇氣隻能搖頭自歎不如了。
《孫子兵法》與政治——裏根“巧借東風”戰卡特
1980年,美國總統競選的決戰是在共和黨候選人裏根與民主黨候選人卡特之間進行,由於二人當時的實力旗鼓相當,因此他們二人展開了美國競選史上最激烈的爭奪戰。
當時的卡特是已經當政4年的在職總統,但政績並不突出,而且內政方麵不能令人滿意,國內通貨膨脹加劇,失業人數猛增等等。人們對這些有關國計民生的問題十分不滿,怨聲載道。而這些正好成了裏根手中的王牌,他集中火力攻擊卡特經濟政策失誤,並聳人聽聞地宣稱他要消除“卡特大蕭條”。
這時的卡特也抓住廣大民眾關心的戰爭與和平問題,指責裏根增加防務開支的主張是好戰之舉。
裏根與卡特就這樣唇槍舌劍,拳來腳往,雙方一時難決雌雄。
80年代的美國,廣播、電視、報紙等大眾傳播媒介對人們的影響極為廣泛。一個人的形象,在美國民眾的心中往往占有重要位置,有時甚至直接決定了選民投誰一票。所以,總統選舉,與其說是選民在選擇候選人的政策綱領,不如說是在品味候選人的性格、智慧、精力、風度。在這方麵,裏根可以說是占據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裏根當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之後,他當年在好萊塢演過的電影,一下子成了熱門,全國各地影劇院、電視台爭相放映。這股裏根影視熱風,無疑替裏根做了一次絕好的宣傳。人們從影視中看到,當年的裏根英俊瀟灑、精明強幹,而現在仍然生機勃勃、幹勁十足,風度不減當年。這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印象。
在裏根影視風興起的同時,裏根還借電視媒體極力展示自己的風采。在與卡特的電視辯論中,裏根表現得能言善辯、妙語連珠,而卡特則相形見絀,呆板遲鈍,結結巴巴。因此在投票之前關鍵性的一場電視辯論後,民意測驗的結果,支持裏根的人上升到67%,支持卡特的人下降為30%。1980年11月4日大選結果,裏根以絕對優勢大獲全勝。
【活學活用】政治是智慧和權力的較量。在此較量中若能巧借外力來助己方之力量,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假如,讓一個懂足球和一個懂農業的競選足協主席的話,球迷一定更青睞懂足球的一個。因此,外力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時、地,無論是什麼,隻要借得巧妙就是向成功邁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