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保衛斯大林格勒(4)(3 / 3)

繼哈爾德擔任德陸軍參謀總長的是庫特·蔡茨勒將軍。陸軍參謀總長一職曾在德國陸軍中職務最高、權力最大,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現在庫特·蔡茨勒擔任這個職務時,卻比希特勒的一個聽差好不了多少。

調換一個參謀總長並不能改變德國陸軍的命運。這時兵分兩路進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德軍,受到蘇軍的頑強抵抗,阻滯不前。10月份一個月中,斯大林格勒一直進行著激烈的巷戰。德軍逐屋戰鬥,雖獲得一些進展,但損失十分驚人。凡經曆過現代戰爭的人都知道,大城市中的斷垣殘壁,對頑強而持久的防守十分有利。蘇聯英勇無比的士兵充分利用這些障礙物,拚命爭奪每一寸焦土廢墟。盡管哈爾德及其繼任者對希特勒作過警告:德國進攻斯大林格勒的部隊已疲憊不堪,但是一意孤行的希特勒仍然硬要他們繼續前進。一批又一批新的師投入戰鬥,但轉眼間就在這人間地獄中化為齏粉。

進攻斯大林格勒本來隻是德軍達到目的的一個手段,但是現在卻成為目的本身了。當德國部隊已到達斯大林格勒城郊的南北兩麵的伏爾加河西岸,幾乎切斷了伏爾加河的交通時,這個目的實際上已經達到了。但現在對希特勒來說,能否占領斯大林格勒已成了一個關係到個人威信的問題。有一次,蔡茨勒終於鼓足勇氣,鬥膽向希特勒提了一個建議:由於沿頓河一帶漫長的北翼戰線情況危險,應將第7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撤退到頓河彎曲部一帶。希特勒聽後勃然大怒,聲色俱厲地說道:

“德軍士兵到了哪裏,就要守到哪裏!”

盡管困難重重,損失慘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卻於10月25日打電報向希特勒報告:他估計最遲可於11月10日完全占領斯大林格勒。希特勒聽到這項保證興奮極了。翌日便下達命令:第6集團軍和正在斯大林格勒南麵作戰的第4裝甲集團軍應準備於斯大林攻陷以後,立即沿伏爾加河向南北兩麵繼續向前推進。

難道希特勒不知道德軍在頓河翼側戰線所受到的威脅嗎?不是的。德軍最高統帥部大事日記的記載表明,這種威脅曾引起希特勒忐忑不安。問題在於:他並沒有充分意識到這種威脅的嚴重性,結果沒有設法應付這種威脅。他深信局勢已在他掌握之中,於是,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和最高統帥部人員及陸軍參謀總部撤出了在烏克蘭維尼察的大本營,回到臘斯登堡的“狼穴”。他確實相信。如果蘇聯果真會發動冬季攻勢的話,也隻能在中路和在北路戰線發動。那樣,他在東普魯士的大本營可以更好地進行指揮。

但是,他一回到“狼穴”,壞消息便接踵而至。

10月14日,德軍出動5個師,再次派出2000架次飛機,對蘇軍發起新的進攻,妄圖一舉結束斯大林格勒的戰鬥。但是,和先前一樣,德軍又遇到了蘇軍的頑強防禦。蘇軍第95師、第112師、第138師、坦克第48旅及近衛第13師、近衛第37師尤為勇猛善戰。日日夜夜,戰鬥不停地在街道上、建築物內、工廠內、伏爾加河岸上,到處進行著。蘇軍各部隊遭到重大傷亡,據守在斯大林格勒的許多不大的“島”上。

10月19日,頓河方麵軍各部隊轉入進攻,支援斯大林格勒保衛者。這次也像以往各次一樣,德寇被迫從突擊斯大林格勒的部隊中抽調了大部分航空兵、炮兵和坦克來抵禦頓河方麵軍的進攻。與此同時,第64集團軍在庫波羅斯諾耶、綠草地地域由南向敵進攻部隊的翼側實施了反突擊。頓河方麵軍的進攻和第64集團軍的反突擊減輕了第62集團軍的困難處境,並粉碎了敵人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企圖。如果沒有頓河方麵軍和第64集團軍的援助,第62集團軍就會支持不住,斯大林格勒也可能會陷入敵手。

11月初,德軍數次企圖消滅市內的各個防禦基點。11月11日,當蘇軍已充分做好反攻準備時,德軍又一次企圖進攻,但均未得逞。這時,德軍已精疲力竭,其部隊和兵團的人數極少,不僅士兵,連軍官的士氣也一落千丈,很少有誰相信,能夠活著離開這個令人苦惱不堪的數個月交戰的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