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還與蔡茨勒將軍就如何向德國民眾公布投降消息的問題,簡單地交換了一下意見。2月3日,即保盧斯等投降後的第三天,德國最高統帥部發布了一項特別公報:
“斯大林格勒戰役已經結束。第6集團軍在保盧斯元帥的卓越領導下,忠實地履行了他們戰鬥到最後一息的誓言,終為優勢的敵人和不利於我軍的條件所壓倒。”
斯大林格勒的會戰極其激烈,隻有莫斯科會戰可與之相提並論。斯大林格勒會戰反攻過程中,蘇軍共殲滅德軍第6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和意大利第8集團軍。德軍共損失32個師和3個旅,另外還有16個師傷亡50%~75%,損失人員80餘萬、坦克和強擊火炮近2000輛、火炮和迫擊炮1萬餘門,作戰和運輸飛機3000多架,以及汽車7萬多輛。蘇軍把德軍從伏爾加河和頓河擊退幾百公裏。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德國軍隊所曾遭到的最大的一次失敗。敵人在頓河、伏爾加河、斯大林格勒地域總共損失了約150萬人,占其當時在蘇德戰場作戰總兵力的1/14,還有3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2萬門火炮和迫擊炮,約3000架飛機及大量的其他技術兵器。這些實力兵器的損失對法西斯德國的整個戰略地位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並徹底動搖了它的整個戰爭機器。
在200個日日夜夜的斯大林格勒會戰中,蘇聯軍民充分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進行艱苦卓越的頑強作戰,計損失113萬人,終於贏得了輝煌的勝利。
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從南到北向蘇軍各個方向的反擊作戰也頻頻告捷。列寧格勒、頓河流域、北高加索等地的德軍先後敗退。
蘇聯軍民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政治和軍事意義。首先,斯大林格勒會戰使德軍遭到沉重打擊,元氣大傷,粉碎了希特勒滅亡蘇聯、進而稱霸世界的狂妄企圖,改變了蘇德戰場的戰略形勢,是蘇聯衛國戰爭的重大轉折點,也是歐洲戰爭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蘇軍從此牢牢地掌握了戰略主動權,蘇德戰爭的進程開始發生根本轉折。
第二,蘇聯軍民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引發了法西斯集團內部的深刻政治危機和軍事危機。而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德軍在蘇德戰場的空前失敗,德軍士氣一落千丈,在德軍內部甚至在部分希特勒將領中,對打贏戰爭的信心產生嚴重動搖。在希特勒大本營裏,怨聲四起,一些納粹將軍還暗中策劃了推翻希特勒的政變。德國與其夥伴和仆從國的關係顯著惡化,這些國家的離心傾向日趨明顯,不願再聽命於德國。斯大林格勒會戰後,盡管希特勒一再堅持要求增加蘇德戰場的力量,但仆從國不願再做出更多的承諾。日本在斯大林格勒會戰後,也向德國表示,無法參加對蘇作戰。意大利、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軍隊在斯大林格勒的覆滅,使這些國家的執政者對希特勒的信心產生嚴重動搖,他們開始尋求退出戰爭的方法和道路。1943年3月26日,墨索裏尼在給希特勒的信中,建議同蘇聯單獨媾和。一些中立國家對德國也越來越持慎重態度。1943年,同德國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從蘇德戰爭前夕的40多個減少至22個。此外還有不少國家正在醞釀與德國斷絕關係。第三,蘇聯軍民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蘇聯的國際地位,擴大了社會主義製度的影響,鞏固和擴大了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進一步堅定了世界人民共同打敗法西斯集團的信心,促進了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新高潮。1942年至1943年,蘇聯同澳大利亞、古巴、埃及、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等許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連同盧森堡、墨西哥和烏拉圭先後恢複了外交關係。美英國家的政治家,看到蘇聯展示出來的強大威力及其戰略、戰術的明顯提高,開始認真考慮和研究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問題。蘇聯軍民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促進了在反法西斯同盟國團結合作道路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蘇美英三國首腦第一次會議——德黑蘭會議的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