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庫爾斯克戰役(2)(1 / 2)

德國空軍為了給接下來的坦克部隊前進鋪平道路,在南北兩路的進攻方向上均投入了大量轟炸機、俯衝轟炸機和強擊機。同時還派出大批戰鬥機為轟炸機和地麵部隊提供空中掩護。蘇聯空軍也針鋒相對,派出大批殲擊機爭奪製空權,攔截來襲之敵,同時以轟炸機、強擊機猛轟敵地麵部隊。雙方在地麵戰場均投入了上千輛坦克和自行火炮,雙方空軍均拿出反坦克殺手鐧。蘇軍強擊機配備了一種新式反坦克聚能炸彈,它重約2.5公斤,能擊穿德軍最新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德軍則使用了兩種專用反坦克攻擊機,一種是改裝了的HS-129B2強擊機,它發射的穿甲彈由鎢合金包覆彈頭,能穿透數十毫米厚的坦克裝甲;另一種是JU-87G型飛機,摧毀力更大。這兩種飛機均在1942年下半年研製成功,屬世界第一批專用反坦克攻擊機,德軍用它們組建了若幹個反坦克攻擊大隊,指望它們能在這次行動中一顯身手。

激烈的戰鬥在空中和地麵同時鋪開。雙方的殲擊機與殲擊機之間、殲擊機與轟炸機之間、轟炸機與坦克之間展開了天昏地暗的大混戰。空戰、空襲、反空襲交替進行,直殺得庫爾斯克地域烈焰翻卷不休,濃煙遮天蔽日。

2.地空大決戰

7月12日,德軍南方集團軍對普洛赫洛夫卡發動了總攻擊。如果德軍能順利占領該城,那麼德軍進攻庫爾斯克的取勝把握便會大增。

德國擔任主攻的是豪瑟將軍指揮的第2SS軍團,轄有近700輛坦克(其中約100輛是虎式坦克)。33(納粹武裝近衛隊)是希特勒的私人軍隊,也是希特勒種族優越神話下的產物。加入33的士兵不僅要有純正的雅利安血統,也要求具備強健的體格。納粹在宣傳上總是將33塑造成鋼鐵般的勁旅,但實際上33缺乏有經驗的各級幹部,戰鬥的傷亡率頗高,並不見得比國防軍的精銳部隊高明多少。不過SS的人員及裝備補充都有優先權,編製也比國防軍的部隊大。因而,33仍稱得上是德軍引以為傲的精銳部隊。

在33軍團左側是身經百戰的第48裝甲軍,右側還有肯夫軍團的300輛坦克支援。自清晨發動攻擊開始,德軍就陸續遭到蘇軍數個機械化部隊的攻擊,到了大約上午9點,兩軍的主力終於在普洛赫洛夫卡城的南郊遭遇。

作為蘇軍先鋒的第5近衛坦克軍團首先衝進了德軍的隊伍中。德軍坦克炮雖然能在1500至1800米的距離開火,但此刻它們麵對蘇軍坦克的全速出擊隻能望洋興歎,於是兩軍很快糾結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德軍虎式坦克強力的火炮以及蘇軍的拉—5H型坦克,都無法討到什麼便宜,它們那巨大的炮塔不易旋轉反而成了致命傷。不多久,草原上到處都是坦克的殘骸。濃密的硝煙彌漫著戰場,坦克行進和射擊揚起的沙土更阻礙了兩軍的視野,雙方的士兵也混雜在其中互相廝殺。

在近距離對攻中,無數的慘烈戰鬥不斷地在上演,炮聲、槍聲、爆炸聲和哀嚎聲處處可聞。坦克乘員僥幸從燃燒的坦克裏爬出後,往往被迫拿起步槍像步兵一樣地作戰,有時雙方的坦克兵甚至用匕首肉搏。

就在南線坦克部隊激戰正酣之時,北線也展開了正麵對攻。不過唱主角的卻不是坦克而是空軍.擔任北線防禦的蘇聯空軍第16集團軍,從開戰第一天起就同德軍展開了激戰。空戰中,蘇聯飛行員表現出的機智勇敢令德軍吃驚不小,加上飛機本身性能良好,於是一架架德軍飛機拖著濃煙撞向地麵,往往還誤中自己的坦克。戰鬥中,蘇軍研製的聚能炸彈大顯神威,強擊航空兵第291師使用這種武器,一口氣便幹掉了德軍坦克30輛,以致德軍坦克參謀長梅倫將軍悲歎道:“許多坦克成了蘇聯空軍的犧牲品,俄國飛行員表現得特別勇敢。”

在空軍的有效支援下,蘇軍地麵部隊頑強地頂住了各路強攻的德軍。到7月5日夜,德軍僅在奧利霍瓦特卡方向楔入蘇軍防禦區6~8公裏。

然而,防禦戰役的第二天表明,蘇聯空軍為壓製和消滅大量目標分散了自己的兵力。殲擊機的作戰也暴露出一些缺點:他們迷戀於同敵戰鬥機作戰,有時竟把敵轟炸機置之於不顧;有些殲擊機巡邏隊隻在已方上空值班待命,沒有按高度作梯次配置,這樣就隻能通過不間斷的空中巡邏來掩護地麵部隊,造成了兵力的大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