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淡泊名利、默默奉獻(3)(3 / 3)

在我們航天的發展史上,多少人為了航天事業而英勇獻身,用鮮血和生命寫下了—頁頁不朽的篇章,他們的道德情操和英雄精神將永遠激勵後人不斷奮進。

他們曾經共同參與了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係統的經濟技術可行性論證工作。為了祖國的航天測控事業,他們無私奉獻,嘔心瀝血,最終累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載人航天工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就是高級工程師王煥高和徐紹榮。

高級工程師王煥高參加論證工作時,已經身患重病,然而,他卻瞞著家人和同事,帶病堅持工作。在連續5個月高強度的論證過程中,他和別人一樣,夜以繼日地忙碌著。那些日子裏,參加論證的每個人幾乎都是一臉的菜色,因此大家都沒注意到他的變化。他四處奔走,調研論證,像正常人一樣堅持工作。1999年9月28日,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的第七天,年僅47歲的王煥高猝然倒下。人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他最後幾次出差全是坐的火車硬座,而那也就意味著沒有座位可坐。人們實在無法想象他是怎麼挺過去的。

另一位倒在工作崗位上的測控專家是徐紹榮,他在王煥高去世一年半後也永遠離開了自己心愛的工作。在論證小組裏,他業務嫻熟,精通俄語和英語,擔負著資料翻譯任務。麵對大量的資料翻譯工作,他獨自承受疾病的折磨,即使在病重住院期間,也總是在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直到去世前的近10個月時間裏,徐紹榮始終沒有停下手中的筆,翻譯了大量科技文獻資料,為方案論證提供了重要參考。

作為一名航天人,王煥高和徐紹榮時刻把國家和航天的事業放在心頭,用燃燒自我的能量培育著航天事業。一個人擁有奉獻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奉獻精神的生動寫照,其集中反映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在航天人眼裏,自己的這個崗位不僅僅是工作,而是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所以,他們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奉獻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種真誠自願的付出行為,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壯舉。

一個人服務於組織,必須懂得奉獻,而不是索取。從古到今,多少仁人誌士,或殺身成廣,或舍生取義,或立足於平凡的崗位默默無聞地為他人、為社會、為祖國貢獻著光和熱。正是這種奉獻精神推動了曆史前進的車輪,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個人對組織的奉獻是推動組織前進的車輪。

培養個人對組織的忠誠就必須培養奉獻精神,而培養奉獻精神就必須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奉獻是一種美德,是相對於索取而言的,二者關係的背後,是不同的義利觀在起作用。義利問題,是我國傳統道德個的一個重要問題。

奉獻不等於不要個人利益,也千萬不要一提到個人利益就不講奉獻,而是要堅持把義與利結合起來,樹立把組織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成員個人合法利益的義利觀。在這樣的義利觀指導下,我們要堅持尊重個人權益與承擔組織責任相統一,在獲取正當物質利益的同時,自覺履行成員應當對組織承擔的各項義務。積極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尤其是在危難關鍵時刻,越能體現出人的社會價值的大小,越能展現奉獻精神的深刻內涵。

任勞任怨,無悔不倦

任勞任怨是一直被讚許的美德。人在世間生活,不能不做事,做事不但講求能力,講求機智,尤其要“任勞任怨”。一般人任勞容易,任怨就很難了;能夠任勞又任怨,那才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