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20世紀後期的艦艇(1 / 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兵的出現大大地改變了海戰的性質。即使最快的巡洋艦也比不上飛機快,而飛機的作戰範圍不斷擴大,最後可以躍大洋作戰。這使得單艘船隻或者小部隊獨立作戰的機會減小。

20世紀後期隻有非常大規模的艦隊一起作戰,這樣的艦隊可以抵擋幾乎所有空襲。這使得大多數海軍注重設計隻完成一個任務的船隻,尤其是反潛和反空船隻。大多數艦隊中的多功能大船消失了。美國海軍、俄羅斯海軍、秘魯海軍、意大利海軍是目前尚擁有巡洋艦的海軍。

蘇聯海軍將巡洋艦當作它們的作戰艦隊的基礎。戰後它們建立了一支擁有大炮的艦隊,但很快它們就被裝載大量導彈和大量反空導彈的大船取代了。

蘇-俄最著名的巡洋艦是在80~90年代建造的基洛夫級,共4艘。其核動力係統可為本艦提供30節以上高速和幾乎無限的續航能力。目前,除最新的“彼得大帝”號外,其它三艘的目前狀態均很差,前兩艦“烏沙科夫”和“拉紮列夫”號甚至已經在籌備拆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海軍的中心是航空母艦。1980年代建造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本來設計為驅逐艦,它們的主要意圖在於提供極強大的反空力量。

出於公共關係的考慮這些船被誤名為巡洋艦,目的在於強調宙斯盾戰鬥係統的作戰能力。不過從1981年提康德羅加號巡洋艦下水後這個級別的船隻獲得了一係列改善,使得它們的反潛和對地麵攻擊的力量大大加強。與它們的蘇聯對手一樣,這些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也可以作為整個作戰群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