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述
快艇是艦艇中的“短跑冠軍”,最大航速可達40~60節,有“海上輕騎兵”之稱。快艇按裝備的武器分類,有魚雷艇、導彈艇和導彈魚雷艇等。
快艇雖然小,但它的威力不小,作用很大。對於侵入到近海範圍內的大、中型敵艦,魚雷艇和導彈艇可以單獨編隊出擊,也可以與其他水麵艦艇協同出擊,消滅來犯的敵方大、中型艦艇。也可以派快艇去攻打敵方運輸船隊,破壞敵人的海上交通運輸線。
快艇的速度快,艇體小,能隱蔽,能有效地突然地襲擊敵方的基地、停泊場。在淺水航道、狹窄海區、礁島區等處,可以使用快艇布雷。
快艇快艇中威力最大的要數導彈艇,它繼承了魚雷艇的優點,在海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與大、中型艦艇相比,它的自衛能力較弱,抗風浪性能較差,隻能在近海作戰。
現代快艇廣泛應用導彈武器,先進的小型化電子設備,大功率燃汽輪機和水翼、氣墊技術,正朝著導彈化、大型化、高速化、電子化等方向發展。在未來的海戰中,快艇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快艇
2002年6月18日,由大陸自行設計、製造的目前大陸第一快艇——海豹HP1600型超高速緝私巡邏艇在蛇口港成功下水試航,並將很快裝備深圳邊防緝私部隊。
該艇由深圳海斯比船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設計、製造。總長16米,寬3米,高1.65米,吃水深度為0.65米,排水量達8.5噸,續航能力為250海裏,能抗擊6級風浪。最高速度為60節,即每小時航行112海裏,為目前大陸速度最快、最先進的船艇。
該艇采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驅動係統和最“王牌”的柴油發動機,技術上有重大突破。同時,該艇還獨特地采用了“斷級”船型,大大減少了海水對艇身的阻力,這在大陸也是首創。
此外,該艇采用了大量的新型高科技材料,甚至動用了不少飛機建造用料。該艇的建造費用還不到300萬元,僅為國外同類產品的1/3.
“黃蜂”級(021型)大型導彈艇
“黃蜂”級(021型)大型導彈艇,蘇聯於1959年轉讓,搭載4枚“上遊-1號”導彈,在當時是較先進的裝備。首艦由上海滬東造船廠製造,1963年下水,1965年12月底服役。
1970年該型艇實現全麵國產化,西江造船廠也於1971年建成首艇。
在國產化過程中,我國的技術人員也對該型艇進行了不少改進,主要有:研製了鋼質可放倒桅杆,導彈裝載架改成裝在短架,人工收、拋錨改為錨鏈筒自動首、拋,在南方使用的艇上加裝了空調係統,增加了無線電台,偵察雷達,保密機等設備。1975年,該型艇定型,開始大規模生產,裝備部隊。
“河穀”級導彈快艇
首艇由蕪湖造船廠製造,1966年4月開工,8月下水,12月服役,命名為66型小型導彈艇。因為“文革”影響,直到1975年2月才定型,由蕪湖造船廠和上海求新造船廠生產。
1980年至1982年,701所與海軍4805廠將4枚C-801型多用途導彈改裝到一艘024艇上,攻擊力大大加強。近年來,海軍還在該型艇上進行C-101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試驗工作。
520T(紅箭級)導彈快艇
快艇1997年7月1日隨駐港部隊進駐香港昂船洲基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二代大型導彈快艇,國外稱紅箭級或黃級導彈快艇。由廣東黃浦造船廠建造,首艇於1989年下水,1991年服役,至1997已建成4艘(編號770-773),服役於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該型艇長65.4米,寬8.4米,吃水2.4米,標準排水量520噸,滿載排水量542噸,航速32節,續航能力1800海裏/18節,戰鬥乘員75人。
武備:2座三聯裝“鷹擊”-81(C-801)反艦導彈發射架,1座37毫米全自動雙管艦炮(774艇起換76毫米艦炮),2座30毫米雙管艦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