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出遊(修)(1 / 2)

第八章出遊

“如海弟切莫灰心,你如今年紀尚小,今科不中還有下場,隻一次未中,正不必喪氣。況你所學龐雜,須知溫純戀酒日需深,若想融會貫通,非隻才智,更需時候,這些道理你原也是明白的,萬不可因一次不中就此頹唐……弟若覺家中心煩,意欲整裝出遊,以廣閱曆、潤身心,兄在揚州有別院,自當派人掃榻相迎,弟來年再下場不遲……”

司徒偃本來還想加上:“幹脆別考了,你家反正有錢,捐個貢生直接來京裏參加會試吧。”心裏想著,到時候我們就能見麵了呢。躊躇半天,終究想到林海的誌向,隻怕見到這樣的字句,認為自己小瞧了他可不好,隻得就此擱筆,不再贅言。

待他親自封好信封,本來要召信使來,略一抬眼,高有道忙湊過來,他手捧見參盤,上邊已經擺了五六張牌子,皆是重臣,隻得收束心神。高有道見司徒偃神色變回平常樣子,便一邊命人出去傳見候著的大臣,一邊接過信揣到懷裏,使個眼色,旁邊小太監忙奉過茶盅呈給司徒偃。

卻說高有道出了乾清宮去命人往姑蘇送信,他是乾清宮總管太監,送信之類的些許小事本不用他親自出馬。但徒景之的信自與其他的景德皇帝給臣下的信件不同,萬萬不能假手他人,高有道一邊與錦衣府的人接應,一邊心中腹誹,林公子上封信裏對此次未能中舉略提了幾句,皇上您隻看到他這幾句傷心就上趕著安慰,還轉手就把揚州行宮給人家預備好了,就沒看到人家提了安平侯府在揚州也有別院麼……而且林公子是個通透人物,恐怕待此信交到林公子手上之時,人家可能早就想通,沒了這些煩心事了好不好?

景德二十年春天的省試,林海沒有出乎家人師友包括他自己的意料,沒有考中。他其實心裏並不怎麼傷感,想想也是,自他來到大夏,雖然融彙了原身的各種技藝,但終究不是原裝貨,童生試單靠背誦寫字也就罷了,這省試還要考經義詩賦。林海再怎麼天縱奇才,也沒法在短短幾年時間裏一邊想著術數雜學,一邊還能端正經義,然後在一眾而立之年居多的秀才裏脫穎而出的。反正正如父母和老師所言,自己年紀還小,這次就和第一次童生試未中一樣,權當練習好了。

但在父母師長麵前還能自持笑臉的林海,終究隻有十六歲,前世此時他正值中學,學科考試門門第一,除了性向問題外,誌得意滿至極,來到大夏竟然輸給了古人,即使有無數理由開解,他也還是有些鬱悶。父母和老師已經在極力開解他了,林海不想讓他們過於緊張自己,於是在他們麵前表現得很是灑脫,隻在給徒兄的信裏流露出了些少年人爭強好勝失敗後的頹意。

這些許頹意落諸筆端就已經得以宣泄,林海也就放到了腦後。正好,和徒兄想的一樣,林謹知、楊氏和朱軾也想到讓他出遊一番增長閱曆,開拓眼界,既然將來總有做官的一天,就不能總是拘泥於姑蘇這一城,大夏如此廣大,雖然林海從文基本不會去邊疆上戰場,但經義之學不隻在書本,更在世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