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好事(修)(1 / 2)

第十五章好事

自那日之後,林海在朱軾的帶領下,將揚州各處名勝細細探尋,從天寧寺到平山堂,從瘦西湖到大運河,種種吟風弄月之舉也跟著朱軾做過不少。卻原來朱軾見他心智已堅,想著林家數代單傳,總不能讓林海如自己一般在邪路上一頭走到黑,便著意帶他見識一下揚州有名的風月之地,恨不得林海立馬由斷袖變成個好女色的紈絝……

林海也轉了性情,平日在清風朗月別院讀書時安安穩穩,更迫著自己每日都要練筆三篇,再不提那些經濟改革之類的昏話。若是朱軾得閑時帶他出遊,見到了些風光霽月的事情,也來者不拒。

一日朱軾有人相邀,朱軾帶著林海來到觀音山下水苑邊,想了又想,終究隻和林海推說去觀音山迷樓下的禪院裏見個老友,讓林海自己在山下遊逛。

這些時日兩人之間師徒情分更深,便如忘年交一般,林海說話再不客氣,他眼珠轉了轉,看朱軾一張老臉突然煥發出的又期待又惶惑的神情,促狹道:“先生莫不是去見老情人?”又道:“便是有人留宿,先生也不要太過自持,須知*一刻值千金哪~”朱軾不意竟被林海看破心事,一時七情上臉,拿起折扇要打,又想起林海終究算是主子,隻好在自己唇邊掩住咳嗽聲……

林海大笑著走開,石墨、鬆煙趕緊跟上。朱軾看他的背影挺拔,當此暮春將盡之時,林海的身影落在陽光之下,綠樹之間,天地萬物仿佛都感受到了少年蓬勃生長之意勢不可擋,越發地蔥蘢茂盛起來。

直到林海身影沒入林中,再也不能得見,朱軾方長歎一聲,轉身向那禪院而去。

“楊柳岸,曉風殘月……”林海伸手拂過河岸邊的柳枝,遠眺觀音山上迷樓遺跡,感受著拂麵而來的初夏微風,曼聲吟誦著北宋奉旨填詞的柳三變的名詞《雨霖鈴》。

石墨看看周圍,又看上看下望,疑惑道:“公子,現在時未過午,哪裏來的殘月?”

林海視線由遠及近,又看河中畫舫來來去去,他手中的折扇並未打開,隻將折扇向著石墨頭上一敲,道:“孺子不可教!”

石墨摸著頭還待叫喚,卻被鬆煙拉住了,隻見鬆煙一努嘴,石墨方看到河中有一條畫舫已經臨近岸邊,放下了接板。一個下人打扮的清俊少年站在甲板上,看似比林海還要小一些,他向林海鄭重行禮,道:“我家先生感於公子以日為夜,甚為好奇,煩請公子移步相敘。”

鬆煙正要開口回絕,林海已道:“甚好甚好,我正好得閑,既有相邀,自當奉陪。”

說罷,不管兩個小廝的臉上擠眉弄眼,搭著那少年的手登上了畫舫。石墨一跺腳,示意鬆煙跟上,他自己一溜煙跑了,要去找朱軾討教。至於朱軾聽了石墨的話,竟然毫不驚奇,隻放石墨給清風朗月別院送信,就說大爺的車馬今兒不一定能回來,留個邊門候著就是了,再去河邊和鬆煙一起守侯便是,種種提點也不用說。

林海上了船,發覺這艘畫舫外麵看著不大,內中房間格局卻有乾坤。林海隻見兩邊雕欄用木極佳,透著晶亮的原色,雕飾更極盡繁複之意,兩柱上掛著一副楹聯:“耆期致倦勤,頤養謝喧塵。”敞間裏隻有一張小圓桌,配了兩個圓凳,不是一般木料運作,竟似是一整塊玉石雕琢而成。大概因時雖初夏,石料仍有涼意,因此在圓凳上用掐銀線繩綁了絳色暗紋團花牡丹坐墊。圓桌上隻一枝青葫蘆琉璃燈蘸,因是白日,天光大亮,是以並未燃燭。

那少年把他引入敞間,給他呈上了杯清茶便轉回後艙。林海又見那茶杯亦是琉璃製品,和桌上的琉璃燈一樣,是林家彩工坊出品的新型玻璃物件,當初為了名字好聽,他還是將此物叫成琉璃。因著比往日裏的琉璃製品更加剔透實用,雖要價不菲又產量有限,短短時日在江南高門大戶裏便流行起來,也因著太貴,一般都是雅士博古之時拿出一二來炫耀一下。沒想到這小小畫舫裏竟然也能見到這種琉璃製品,而且看來不是收藏,而是確實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