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丁憂江南(上)
林謹知自夫人楊氏去後,因過於神傷便有些精神不濟,甚至為了在姑蘇看著處處都是夫人曾經生活過的痕跡便覺得心酸,乃至舉家搬到揚州長住。後來兒子林海高中探花,又娶得佳人,更兼得了孫子,讓林謹知總算老來慰懷。卻是他本是南人,當日被朱軾一力攛掇著北遊,雖是看到大好風光,卻也落下病根,待回轉揚州不久,凡趕上陰雨綿綿,腿腳走起路來便覺得吃力,又時常頭暈目眩,不得不臥床休養,連孫子出生這樣的大喜事,他也隻能遙賀,單憑著林海的信裏想象孫兒的模樣。
然而人生大事一一得償所願,卻又讓林謹知失了心裏支柱,身邊雖有朱軾一力開解,他的身子骨卻仍是一日日虛弱下去,漸漸竟至藥石無用的地步。
待到景德三十一年入秋的時候,得了金姨娘有孕的喜訊,林謹知總算把林慎身子太弱恐怕有個不好的心思淡了些,卻是喜氣上頭,讓他一時眼前發黑暈了過去。等到醒來時,非但半邊身子動彈不得,就連雙眼也看不見了,竟是個中風不能治的症狀。
朱軾連忙給林海去信,卻是畢竟天京城與揚州相隔遙遠,那信快馬加鞭,甚至動用了錦衣府的車馬,送出不到半個月,剛到林海手中,那邊林謹知已然去世。
林海這邊接到信,也覺出不好,這幾年林謹知的信多由朱軾代筆他是知道的,但從來都是以彩工坊的商鋪路子來回送信,這回卻動用了錦衣府,可見情勢之危急。林海見朝中如今局勢穩定,公務上徒景之也並無什麼著急上心要辦的;私下裏,彩工坊為兵部配置的連發火槍也有了研究模樣,以後靠的就是那些老師傅們的探索,他最初的那些理論已經沒了用武之地;加上家中金姨娘胎位穩定,賈敏和林慎也算一切安好,便要告假,帶著幾位太醫趕回揚州。
徒景之對於林謹知並無什麼印象,不過終究是如海的父親,雖然不舍得讓林海回南,也強打精神,讓張友仁從太醫院裏挑幾個得用的好與林海一起回南。他麵上不說,心裏卻惦記著這回林謹知隻怕不好,又轉過身吩咐隨林海一起回南的金堂夫婦,若是林侯爺有個不好,千萬看顧著林海的身體,不要讓他過於悲傷。
卻是紅菱年紀大了,且她本是林海身邊一等一的大丫鬟,在賈敏沒嫁過來時她與紫蘇打點林海的日常起居,待賈夫人入了門,她的地位便有些尷尬起來。賈夫人乃是正堂夫人,手段又高明,既得林海尊重,又把持了管家大權,沒多少時日紫蘇便被發賣,雖然紅菱也知林海暗中將紫蘇買下送回江南,卻也有了些兔死狐悲的心思。後來賈夫人對徒老爺生了疑心,將她召到華棠院好一通盤問,還曾被那幾個陪房的打了臉,幸而她守得住靈台,好歹沒把徒老爺的身份說出來。她帶著傷回了林府,竟被金堂發覺,噓寒問暖了一番,紅菱早知林海與徒景之的秘事,也猜到金堂的底細,卻是見金堂相貌堂堂,行事得體,如今正經麵上也是林府大管家之一了。兩人平時於林海的各項事務上多有接觸,如今自己傷神傷身,金堂竟能關心,那一絲絲情意便生了出來。
那些時日林海自己也是焦頭爛額,平日都在翰林院和華棠院來回,甚少回府,賈敏不提,紅菱沉默,竟沒能發覺紅菱受傷之事。此後待賈敏回過味來,方才對紅菱又尊重起來,可待紅菱年紀到了要放出府的時候,賈敏卻言道不如留在府裏,將來一家子和林府共榮,讓紅菱很是傷心。她一直對待林海忠心,又早得了林海的承諾,將來可脫奴籍成為良人,她與王奶奶一樣,知道憑著林海這些年的行事安排,無論自己嫁與何人,都能在林府下邊的或茶園或鋪子或彩工坊謀得生路,雖是小門小戶,但總能溫飽,更不用看他人臉色過活。然而賈敏卻也不是壞心,榮國府對待下仆一向良善,常有幾輩子侍奉賈家的老家人,若在主子麵前得了臉的,比外邊小官家裏都過的舒坦,更因名聲在外,還有舉家走投無路自願賣身來投的。在賈敏和她的幾個陪房看來,林府家生子那麼少,竟大多數都是契約仆,實在不夠顯出世家的模樣來。可即使在林府錦衣玉食,也不是紅菱想要的,她輕易不願為私事打擾林海,可事關終身大事,她想了好幾個晚上,方才對林海提了出來。
林海自知家中蓄奴也是大夏風氣,他也沒意思要去改變這個世界,但從身邊做起卻是可以的,不管是紫蘇還是紅菱,若是知道能有比在林府做奴仆更好的生計,必不至於還非要為奴為仆。林海雖於內宅事務上從不插手,但紅菱脫籍之事他卻主動向賈敏提出,讓賈敏吃驚之餘,更對紅菱另眼相看。在紅菱臨出嫁前,她摒退眾人,與紅菱私下談了許多時候,此後林海便發現夫人行事更加貼心不提。
於紅菱處,林海問她人生打算時,她雖有些臉紅,卻扭扭捏捏地說看上了金堂,要老爺去問一問。
林海對當初的連翹、今日的紅菱,都因日常起居在娶妻之前皆由她們安排,不光當成了自家姐妹,更當成了前世的宿舍管理員一般很是尊重,自然將她們的終身大事放在心上。當日連翹出府是楊氏在世時就安排好的,如今紅菱與林海相處比之連翹時日更長,林海又是個日常起居十分聽話的,便大著膽子為自己求個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