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答應下來去問了金堂,金堂那裏也是大喜過望。如此林府便將紅菱脫了奴籍,更由賈夫人出麵,為紅菱置辦嫁妝,風風光光地嫁給了大管家金堂。紅菱在嫁與金堂之後,方才知道金堂在錦衣府裏的地位頗高,除了林府的月錢,錦衣府裏的俸祿也不少,並非她以往想象的跑腿打雜的小兵,她私下準備的那些銀錢沒了用武之地,被金堂嘲笑之餘更加感動,兩人的小日子便十分美滿。
雖是脫了籍,卻也如王奶奶一般,林府有事時求到自己頭上,紅菱也願意幫忙。此番林海著急回南,金堂必是要跟著去的,紅菱不想離夫君太遠,便也跟著,既能照顧林海起居,也能看顧夫君,倒也是一舉兩得。更兼得了徒老爺的囑托,知道林侯爺隻怕不好,她一向跟隨林海身邊,她的話,林海還是能聽進幾分的。
林海一路緊趕慢趕,卻是和朱軾派出報喪的信使錯過。待他趕到揚州清風朗月別院時,遠遠見到了白幡,方知一路之上的幻想終究隻是幻想,父親已經去世了。
朱軾早得了消息在門口迎候,他與林海也有幾年不曾見麵,林海乍見之下,差點沒能認出這個形銷骨立的老人竟是那個風流倜儻的朱先生。朱軾見了林海風塵仆仆的樣子,這幾日強撐的心陡然放下來,強忍的悲傷噴湧而出,一開口尚未說話,竟就抱住林海哭了起來,倒讓林海的傷心被衝淡了些。
總算是林家對林謹知的事情早有準備,林海雖然悲傷,可大夏喪儀要求繁多,各項儀式他都要出麵,更要向朝廷報備安平侯的死訊,並將自己丁憂的折子一並遞上去。
安平侯府一向低調,林海的官職雖是景德帝近臣,但他是平王一係,林謹知的喪儀上,江南官場大多平平淡淡地派人致哀,少有親自到場的。林海也沒心思去理會這些,倒是扶靈回轉姑蘇之日,隊伍剛出揚州,便有十數騎人馬奔過來,待他停下隊伍看著為首之人來到隊伍前,當先下了馬飛奔過來時,心裏不是沒有幻想的。
天京城那邊,徒景之接到林謹知的死訊時,林海已經在回南的路上了,他知林海對父親雖則相處得不多,但心裏還是很親近的,便對林海十分擔心。更兼想到朝官遇父喪要丁憂二十七個月,雖然有過奪情的,但都是國家危急或是官職重要時的權宜之計,林海的知製誥實在不是什麼重要到需要奪情的官職,這樣算下來,兩人隻怕兩年多都無什麼機會見麵,心中很是難過。
可他也不能立時拋下一切去找林海,還是徒行之也得了消息,進宮向父皇請求去揚州陪侍師傅。徒行之這幾年越發大了,行事日益穩重,在朝堂上再不曾有過什麼出格的舉動,可對林海越發尊重,便是歇了那不可告人的心思,他也視林叔如父。他也知徒景之沒法親去江南,林叔要丁憂也必然不會立時回京,何況如今太子和秦王麵上消停,水底下還不知怎麼混濁,他這個平王反正也沒什麼用處,不如躲得遠遠的,至少不要被突起的洪水卷走。如此,他便入宮主動提出要去江南。
徒景之看著跪在地上的三兒子,一時不知自己是在以皇帝的身份看一個有能力夠聰明的皇子,還是以徒景之的身份在看為父分憂的徒三公子。
作者有話要說:嗯,向大家道歉,五一期間要回老家,29號到5月4號,我本來要存稿的,可實在是寫了就一定想發出來,而且太困了……這樣,明後天我把丁憂江南的事情寫完,五一期間大家就不要等更新了。5月5號一定會更文的…………
還有,今天大感謝小軟糖的評~~~為了防止晉江抽風把回複抽沒,我在這裏也貼一遍吧:
一開始,我就想寫個童話故事。真實曆史上,實在太多無奈,純粹架空的話,又怕自己無法構建。而曹大的紅樓,實在是非常好的載體。在我看來,紅樓是寫情的,而它本身已經架構了一個架空曆史時期,那麼我想寫的正好可以附著其上。
紅樓一開篇,老皇帝已經傳位,林如海已經在揚州為巡鹽禦史。通篇裏因為不正麵描寫政事,所以正好給了同人很大的發揮餘地。
以前回複時我也說過,我對紅樓裏的角色,並沒有很深刻的喜愛或厭惡,但各個女孩子的故事,實在讓人歎息。在咱的文裏,即便不能改變所有人的悲劇命運,至少也要在貌似合理的範圍內改變一些才好。
關於寶釵,仍舊按著最初的大綱,進宮去。
關於黛玉,已經改變大綱。我不希望她為了還淚而哭,但也不希望她變成玲瓏八麵的賈敏升級型,我希望她在那個時代能夠得到真愛,至少能和她的良人在家庭瑣事之外能有感情上的交流,唉,不知道在寫的時候能不能表現出這一點來……
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