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1 / 3)

第六十六章兒女雙全

朝官丁憂需二十七個月,待到景德三十四年的暮春時分,林海正式除服出孝,也正因如此,徒景之才選了這個時間來到江南。彼時景德帝召見平王,林海作為平王的老師和南下的緣由,自然也隨著平王一起陛見。

景德三十四年,景德帝司徒偃第三次南巡,這次南巡,景德帝隻帶了忠順親王一個近支宗室,餘下忠敬親王和諸皇子在京裏,依舊不給太子司徒遙監國之權,秦王司徒迪也在了結了一樁差事後沒有領到新差,隻得在京裏閑散度日。南巡的路上,景德帝依舊視察海塘河工,又在杭州接見了幾個泰西使者,並重申了大夏不禁海的原則,但於朝堂政事上,並無什麼大的建樹。唯有一點,那就是此次南巡結束後,景德帝從江南帶回了平王司徒逸,讓朝中太子和秦王各自有人咬碎牙齒。

在一眾京中重臣和江南群官麵前,景德帝對林海淡淡的,讓林海回京之後仍為知製誥,盡心朝事,不過幾句場麵話而已。然而轉向平王時,先是問他林府喪事如何,又問這幾年在南邊都做了些什麼,細細聽平王回稟,神色不似以往在天京城裏的冷峻,反而溫和有加,讓幾個隨駕大臣心中暗驚。司徒逸以往在景德帝麵前總是個悶嘴葫蘆,問一句答一句,絕不多言,這回卻一一細秉,還奉上了裝訂好的幾大冊子文字,道是這大半年來為給林師傅開解憂思,與林師傅一起周遊,旅途中得了些心得體會想要奉與父皇。

景德帝看著跪在麵前,低首奉上書冊的三兒子,想起前日如海與他的笑言:“景之,你想讓行之將來陪你承歡膝下的念頭,怕是不能當真了。”他心裏歎了口氣,麵上略一點頭,一旁侍奉的高有道連忙將書冊從平王手上捧到景德帝麵前。景德帝拿起一本,輕撫封麵良久,卻並沒有打開看,又放回高有道手裏,隻道:“平王有心了。”看司徒逸雖然眼神裏有所期待,但看父皇沒有翻開看也並沒有顯出失望來,依舊一派平和溫順的樣子,心裏又歎口氣。

林海這回必然是要隨徒景之一起回天京城的,且這一回走,下次再回姑蘇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如此林海一開始想要讓朱軾隨自己進京,也好讓自己能夠侍奉身子骨日益衰老的朱先生終老,可朱軾看得開,他自林海與徒行之回到姑蘇後,曾和徒行之密談過不少時候,終於放下了對平王的戒心。

此後朱軾心神俱疲,一下子倒了下去,幾個從前京裏跟過來的和這次景德帝身旁隨駕的太醫看過,都道病人並無什麼真正大病,隻是年老體衰,要穩住心神安心休養為上。這時正值暮春,朱軾每年這個時節都很有感慨,因此不免帶出些傷感來,對著殷勤懇求的林海隻是笑,道:“我知你有這份心就好了。這些時日你讓那幾個太醫輪番來煩我,我還不知道麼?如今我這把骨頭,怕是也就在這幾年了,與其到時候還得勞煩你送我回來,不如就讓我在這裏呆著吧。終究,這裏是謹知的故土……”他語聲漸漸低沉下去,不知想了些什麼,才又帶著些自嘲笑道:“如果有一日我不在了,你就將我隨便燒了吧,一半送回朱家,他們要不要隨他們去,便是隨風散了也隨他們。一半就埋到茶園裏那幾棵十五年前種下的樹下……我的心意,你是知道的,可謹知如今和你母親團圓,隻怕不願意我去打擾他們……”

林海見朱軾完全是在交代後事的樣子,當時忍住沒有哭出來,隻得答應先生所請,又求先生安心休養,萬萬給弟子在家鄉留個念想為上。林海知道朱軾雖大半生放浪,但家族之思終究不能磨滅,如今這般言語,顯是還想著家族能夠接納他,便去找徒行之和金堂,讓他們想想辦法。可不多久傳來的消息卻是朱先生的父母早亡,三個兄長和一個弟弟也都已經死去,如今家中主事的乃是朱先生長兄之子,那人是個硬骨頭,即使對著平王的使者也隻道朱軾當年已經破門,並非朱家人,便是骨灰回來也不能入宗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