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七夕番外】甜,要買噢~(1 / 2)

第一百一十六章賈存周持義江南省林如海待罪天京城

以甄家的抄檢為發端,景仁朝最大的官場地震也由此拉開帷幕。不止江南幾處繁華之地的地方官員烏紗相繼落地,還慢慢你告我,我告你,枝藤蔓轉,讓大夏從上到下紛紛擾擾了不少時日。待到塵埃落定之時,朝官們舉目望去,方才發現這場地震竟涉及到幾乎所有大夏的老世家。

胡家告發林海的折子,並非隻他一個署名。畢竟胡家不過是個江南地方上的鹽商,勢力都不出南通州,他也自知人輕言微,便要拉攏合作之人。

胡家也不是那不知風向的,他見江南地方上可稱老世家之首的甄家已經倒了台,且朝廷並未在甄家本家之罪了結後停手,反而隨著幾個案子,牽連的人家越來越廣。由是胡家和幾個地方上的士紳閑聊之時,也想著是今上也要和以往的幾位祖宗一樣,待帝位穩固了,就要對那些隻憑著祖蔭卻多有不法的世家下手了。

隻是世家畢竟多是太祖皇帝之時所封,且經曆了幾代皇帝了,人口眾多,盤根錯節,自然也有與皇家的遠近之分。便是以往幾代皇帝打壓一批,也總要護著幾家,總不能全盤抹去。

可巧就在甄家於金陵大辦喪事的時候,天京城裏,賈政在工部做了多年的員外郎,總算在女兒成了賢德妃之後,被景仁帝想了起來,提了個江南省學政的官,歡歡喜喜到了南邊上任。胡家想著賈家的寧榮二府人口不少,卻隻有賈政一個出來做官,便不會招皇帝的眼。且賈政的女兒是禁宮裏奉聖的,景仁帝的後宮眾女,多是出自詩書清流之家,如賢德妃賈氏這樣的世家之女和充華薛氏這樣的外戚枝蔓都是少數,則景仁帝要找老世家的麻煩,也不會找枕邊人家裏的,賈家在這次清洗中必然能夠保全。

至於說到林海是賈家的女婿,可賈夫人早就去世多年,她又隻留有一女,按著大夏俗例,兩家隻怕隻剩下麵子上的往來了。且往常甄家和賈家也是交好的,如今甄家敗落,景仁帝雖要從重辦案,可也是就事論事,有攀扯的旁的人家自去鎖拿,卻並不株連。甄寶玉因為並未犯事,且他年紀不大,在獄中關了些日子就放出來了。隻是甄家家產全數罰沒,他從貴介公子淪落到寄食於昔日下仆之家地步,人家也不能白白養活他,終究落得每日在街麵上給人寫字維生。這般遭際,世人看在眼裏,也唯有一聲歎息。就連金陵知府葉大人都曾命人送了些許銀錢接濟甄寶玉,而賈政明明知道甄寶玉的事情,卻是秉承大義之道,乃是頭幾個向景仁帝表忠心的江南官員,更對手下官吏發了話,隻道絕不和甄家有任何來往。

賈政為人迂腐,他到任江南之後,手下官吏不少,他卻不能好好禦下,反被些小吏和門客勾連,將他操縱於股掌而不自知。胡家久在江南地方上打轉,對那些門客小吏的作為自然十分了解,賈政既忙著向皇帝表忠心,又能狠心對甄寶玉的遭際如此做派,看在胡家眼裏,便深覺是個可合作的。他繞了些彎路,走了賈政門客的路子,去找賈政連署。

且胡家那裏分析,對皇帝選擇甄家下手又有一說,道是景仁帝如此作為,未嚐不是因為甄應嘉一向隻忠於太上皇,景德年間對諸皇子都不假以辭色,且太上皇一退位就也跟著要致仕的緣故。如今景仁帝帝位穩了,想要立威,自然要拿甄家這樣隻知舊朝不知新朝的人家開刀了。

林海是景仁帝為平王時的王太傅,又在景德一朝一力扶持平王,直到平王登上皇位。按說這般經曆本應是在新朝得到大用的,怎奈他是景德二十五年的探花郎,又在景德末年得景德帝信重,成為執掌彈劾風聞之事的蘭台寺大夫,彼時在奪嫡之爭中參與甚深,對皇家秘辛怕是知道得不少,隻怕景仁帝對他頗為忌憚。景仁初年,林海雖然出任鹽政,可那時景仁帝初初登基,用他隻怕是為了安撫太上皇而不得不用的。而且林海以往曾監修前朝國史,又任過知製誥,在士林中頗有些名聲,景仁帝一登基,不讓他繼續入閣之路,反而出任鹽政,難道不是用這個“小人言利”的官職去斷他以往在清流中積攢的名聲?

何況太上皇聖壽之時,林海進京賀壽。隨著太上皇交權,景仁帝因林海上折子隻道自己病弱,竟毫不挽留,直接免了他的鹽政之官,雖另封了個從一品太子太傅的官銜,可太子如今還沒影兒呢,他這個太子太傅自然無從做起,不過在天京城裏榮養罷了。便是林海得了太上皇的信重又如何?甄應嘉不也曾是太上皇的伴讀?隻怕在朝中,太上皇如今早就做不得主了!

如此分析,賈政的門客也在賈政那裏一一道來。賈政早年間對林海就有些許妒忌,後來因著林海的官越做越大,他自知家裏空有爵位比不得實官,便漸漸對林海佩服起來。卻是隨著元春入了禁宮,他又得了學政的實官,雖是品級比不得,可想著林海如今隻是虛銜而已,又對林海不那麼看得起了。

且胡家寫的折子內容虛虛實實,在賈政這般不通俗務的人眼裏,實在看不出什麼來。他本來還有些猶豫,隻怕自己誤傷了好人,卻是他身邊追隨多年的得用門客道:“存周兄,從來鹽政上就沒有不貪的。何況林如海任官揚州之前,剛向陛下進獻了彩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