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始計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一篇,統領全文。它所闡述的是軍事上的戰略運籌,對未來勝負條件的基本估計,以及實際戰場態勢的指揮原則。
本篇所闡述的是軍事戰略中時常出現的基本問題和最常用的作戰基本法則。在戰爭中,這樣的問題具有普遍性。
全篇內容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部分:
首先闡明戰爭對於一個國家和人民利益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它是關係到一個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明確指出它是軍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國家存亡的關鍵。
其次強調指出戰爭勝負往往取決於戰前籌劃。隻有在戰前能夠做好籌劃工作,戰爭才能有取勝的機會。相反,如果沒有做到戰前的精密籌劃,那麼,戰爭便沒有勝算。闡述戰前籌劃必須先考察的五個基本主客觀條件,即五事:一是道義,二是天時,三是地利,四是將帥,五是法製。籌劃精密,則取勝幾率大,籌劃草率,則取勝幾率小。隻有在以上五個方麵做深入的了解,才能贏得客觀形勢,從而取得勝利。
再次闡述用兵之時必須掌握及運用特殊的法則。用兵要“因利而製權”依據戰爭的情勢製定計策。做到靈活運用策略、計謀。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戰爭的具體情況變化,靈活運用謀略計策。正確運用計謀製造假相,欺騙敵人,使敵人中了我們所用的計謀,便可以以智取勝。在戰爭中以計取勝是最精明的舉措。
最後一部分強調指出戰爭之前要進行周密的謀算。闡述了謀算在戰爭中的重要性。多算勝,少算不勝,算計應先於行動,在行動之前應當籌劃清楚。算則勝,不算則敗,這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關鍵。
【原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釋】
兵:兵器、兵士、軍隊、戰爭。這裏指戰爭。
地:地形、地域。這裏是指城池,引申為領地。
道:道理。這裏是指最根本、最本質的道理。
察:考察、研究,了解。
【譯文】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係到人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認真考察研究的。”
【原文】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製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製、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注釋】
經:量度、籌劃、分析。
校:通較,作動詞用,較量、比較。
索:探索、尋求。
道:道路、道理。這裏是指治理國家的一係列方針政策及方式方法。
天:這裏是指自然天氣。
地:本篇中指地形。
將:這裏指統帥、將領。
法:法規、法製。
令:做動詞,使。
上:上級、主管,這裏指君主。
瑏瑡意:意願。
瑏瑢陰陽:天氣晴雨、天象晝夜的變化。
瑏瑣時製:指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
瑏瑤曲製:軍隊的組織編製。曲:古代軍隊編製較小的單位。
瑏瑥官道:指各級將吏的職責分區、統轄管理製度。
瑏瑦主用:主:掌管,用:度用,費用,主用就是指對軍隊後勤軍需的管理。
瑏瑧聞:聽見,了解。
瑏瑨知:知道、了解。這裏指深入了解。
瑏瑩強:強健,這裏指士卒們身體強健。
瑐瑠練:訓練,這裏指軍帥士兵的訓練有素。
【譯文】。
所以,要以五個方麵的因素組成,去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和評估,從而探索戰爭勝負的情勢。這五個方麵即:一是道義、二是天時、三是地利、四是將帥、五是法製。所謂“道義”,是指使民眾與君主的意願相一致,同心同德。這樣能夠促使民眾與君主同生,使民眾與君主同死,不懼怕任何危險。所謂“天時”是指晝夜晴雨、寒冷炎熱四季氣候的變化。所謂“地利”就是指征戰路途的遠近,地勢的險阻或平坦,作戰區域的寬廣或狹窄,地形是否有利於攻守進退。所謂“將帥”是指統帥軍隊的將領是否具備智謀才能、賞罰有信、愛恤士卒、軍紀嚴明的素質與能力。所謂“法製”是指軍隊的組織與編製,各級將吏的統轄管理和職責分區,後勤軍需物資的掌管。以上五個方麵將帥沒有不知道的,但是隻有深刻理解真正掌握的人才能取得勝利。此外還要通過以下七種情況的比較,以求得對戰爭情勢的認識,哪一方的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的將帥有智謀才能;哪一方占有天時地利;哪一方的法令能夠切實的貫徹執行;哪一方的武器精良,兵勢強大;哪一方的士卒訓練有素;哪一方賞罰公正嚴明,根據這一切就可以判斷誰勝誰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