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用間篇(2)(1 / 2)

生間可使如期:生間,能活著回來的間諜。如期,就是按期。生間可使如期:意思是指,生間可以使他們按照預定期限回報敵情。

知之必在於反間:知之,這裏指的是了解五種間諜的使用方法。反間,意思是收買敵方間諜。知之必在於反間:在這裏指,掌握五種間諜的使用可以依靠於“反間”的作用。

【譯文】

凡是所要攻擊的敵軍,所要攻陷的城邑,所要擊殺的敵方官員,必須要先了解守城將領、左右親信、掌管傳達通報的官員、守門官吏、官邸近侍官員的姓名。務必使我方間諜調查清楚。必須搜查出敵方派來我軍的間諜,依據情況重金收買,利用,誘導安置,派回敵方作為“反間”,因此“反間”被我方利用,由此而了解他國的鄉人、官人情況,這樣“鄉間”“內間”便可以為我所用了;因“反間”可得而使這件事,而知散布的虛假欺騙的情況,可以讓死間傳告敵人。因“死間”可得而使這件事,就能使“生間”按照預定期限回報敵情。

五種間諜的使用,君主都必須懂得。了解敵方情況最主要的在於“反間”,所以對“反間”不得不給予優厚的待遇。

【原文】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注釋】

殷之興也:殷,古國朝名,即商。商自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之後也叫做殷。興,興起。殷之興也:就是指商朝的興起。

伊摯:伊摯,即伊尹。是夏桀的大臣,後歸順於商。

呂牙:即呂尚。原來是商紂時期的隱士,後歸順於周。

以上智為間者:上智,高明的智慧。以上智為間者:指的是啟用足智多謀的人作為間諜。

【譯文】

從前商朝的興起,是由於重用了了解夏朝情況的商朝人伊尹;周朝的興起,是由於重用了了解殿的情況的呂尚。所以明智的國君,賢能的將帥,能啟用足智多謀的人作為間諜,一定能夠成就大的功業。這是用兵作戰的要訣,整個軍隊,要依靠間諜提供的情報而采取一係列的行動。

【戰例】

張飛用間

三國時期,為了收複西川,諸葛亮派張飛先行奪取川路上徑的城池。諸葛亮一再囑咐張飛要安撫民眾、士兵,不可暴躁行事,張飛允諾。一路上行軍非常順利,但卻對降者絲毫無犯,隻取路徑而已。

一日,軍隊到達巴郡,張飛的密探回報說:“巴郡太守嚴顏,是蜀中名將,年紀雖高,仍能開硬弓、使大刀。他據守城郭,堅持不降。”張飛派人去講和,結果嚴顏割去了使者的耳鼻。張飛很氣憤,每日挑戰,嚴顏就是不肯應戰。

其實嚴顏早知張飛性情急躁,隻在城中挖深溝,壘高牆,想等到張飛軍中無糧之時,張飛必然會對軍士嚴厲,到時就可趁軍心不穩之際捉拿張飛了。因此,隻是堅守不出。張飛越來越不耐煩了。

張飛回到寨中,思索計謀,忽然眉頭一皺,計上心頭。第二天,張飛不再派人挑戰,隻是傳令士兵四散砍柴打草,讓士兵尋覓進城的路徑,嚴顏在城中不見張飛叫戰,反倒有些疑惑,就命十幾個小兵,扮成張飛派出砍柴的士兵,偷偷出城,夾在張飛軍隊中,在山中探聽消息。

張飛坐在寨中,等砍柴的士兵一回來,就破口大罵。帳前的人便去告訴他,說已發現一條小路可以繞過巴郡。張飛一聽,仰天大笑,還故意大聲的說:“既然有這個辦法,那麼今天二更造飯,三更起寨,趁著月明,叫大家摘掉馬鈴,悄悄地走小路過巴郡。由我在前麵開路。”遂叫士兵傳令早做準備。

探聽消息的士兵知道了張飛的安排,就偷偷地潛回城告訴了嚴顏,嚴顏大喜,決定也二更造飯,三更出發,叫士兵悄悄地埋伏在樹林準備活捉張飛。

約三更後,嚴顏躲在暗處遠遠看見張飛親自在前悄悄地引軍前進,後麵的軍隊也陸續出發了。嚴顏下令擂鼓,率伏兵殺出,要奪取車仗。忽然聽到背後響起一陣鑼鼓,一時手足無措,隻殺了十幾個回合,嚴顏就被張飛生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