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永昭廣就讀的小學,劍道開始流行起來。看到同學們穿著道服,神氣活現地揮著竹劍時,德永昭廣差點口水都流出來了,跑回家告訴外婆:“我也想學劍道。”外婆開始是欣然同意的,聽說要花錢買護具和麵罩,馬上就變卦了,沒錢。過了幾天,他又想學柔道,又被外婆以同樣的理由拒絕。這次他不甘心,拚命想讓外婆知道,自己很想學一種運動。外婆終於明白了他的意思,嗬嗬笑道:“我給你推薦一項好運動,明天去跑步吧,跑步不需要護具,馬路也是免費的。”對啊,德永昭廣恍然大悟,從此每天堅持跑步。從小學到中學,學校每年開運會,他都是跑步冠軍,後來又成為學校棒球隊的隊長。在外婆的熏陶下,德永昭廣漸漸遠離了自卑和敏感,變得樂觀而又自信。
3
用時下流行的說法,德永昭廣就是個超級窮二代。他與外婆相依為命,在赤貧中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幸運的是,這種極度貧苦的生活經曆,並未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絲毫傷害,反而成為他一生中最快樂的記憶。外婆樂觀開朗,從不抱怨,遇到困難總是積極麵對,努力想辦法去解決。她就像一個超級魔術師,總能利用有限的條件創造出無限可能,化腐朽為神奇。外婆雖然貧窮,卻給了德永昭廣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德永昭廣上初中時,學習成績很糟糕,除了體育每次拿滿分外,其他各科成績都隻有一分兩分(滿分為五分)。有一次,他拿著成績單,滿臉沮喪地告訴外婆,這次又考砸了。外婆居然滿不乎地笑了,“不要緊,隻要不是零分就好,一分兩分的,加起來就有五分啦。”他以為外婆又在開玩笑,“不同科目的成績也能加在一起嗎?”外婆忽然嚴肅地說:“人生就是總和力!”那時,他還不能真正理解外婆的意思。
中學畢業後,德永昭廣離開外婆,從佐賀縣回到廣島。之後,他師從相聲大師島田洋之助,並改名為島田洋七,很快成為紅極一時的相聲明星。演藝圈的規律,紅得快涼得也快,他逐漸淡出了相聲界,又開始寫書,於是才有了我們看到的這本《佐賀的超級阿嬤》。縱觀他的人生經曆,可以用“一生三變”來總結:少年時是學校的體育明星,青年時是當紅相聲演員,人到中年又成為暢銷書作家。每一次華麗轉身,都是在為自己加分,正好應驗了外婆那句話——人生就是總和力。
行文至此,你多半已猜到這本書的風格了。假如把它交給周立波來演繹的話,那就是日本的“海派清口”,往往在你毫無防備時,忽然蹦出一句話,讓你笑得直流眼淚。雖然是關於貧窮的記憶,作者既不是憶苦思甜,更沒有血淚控訴,那些輕鬆的文字裏,處處流露出感恩和懷念。讀這本書,很容易讓人想起倪萍的《佬佬語錄》。都是寫外婆的故事,輕易就勾起我們童年的回憶,溫馨甜蜜。
1991年,91歲高齡的外婆安詳離去。村上春村讓我們知道,人生其實有許多微小而確實的幸福。外婆也許沒有聽過“小確幸”這個詞,她隻是告訴自己的外孫:“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得開朗。”人隻有學會怎樣去麵對貧窮,才會懂得如何擺脫貧窮。正如作者在前言中寫道:“幸福不是由金錢左右的,而是取決於你的心態。大家都走錯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