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千字文》對奴隸製王朝(2)(2 / 3)

六、中國錢幣之始

中國最早的錢幣——貝始於奴隸製社會時期。

那麼,我國奴隸製的社會時期,則究竟應該怎樣認識和劃分呢?需要首先弄明白的問題,然後再說中國最早的錢幣——貝則究竟始於奴隸製社會時期的哪個階段。

對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夏商周,其社會曆史階段,則應該怎樣認識和劃分呢?經過曆史學家們不斷進行艱辛的勞動和科研等工作,則逐漸才會使人們有了比較統一的認識,即夏代是奴隸製社會的初期階段,商代和西周前期是奴隸製社會的發展階段,西周後期是奴隸製社會開始走向衰落,封建因素則已經在舊的奴隸製的母體中孕育著。

總之,我國著名的夏商周,這三個不同的奴隸製社會時期的曆史階段,一共經曆了1400年左右。

然而,我國最早的錢幣——貝就是始於夏代奴隸製社會的初期階段,貝幣則已經發展演變成為日益集中少數人手,特別是商代晚期,殉貝就已經成為生活中比較普遍的一種現象了。為什麼呢?與奴隸製社會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有了相當的發展,則是完全分不開的。

奴隸製社會的初期階段——夏,因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出現了或者叫做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展。所以說,從夏朝開始,就出現了商品交換的錢幣——貝。

特別是到了奴隸製社會時期商代的晚期,出現人們講究將貝幣作為一種殉葬品,並且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對此,在《夏商周史話》裏,則有曆史考究性的記載和描寫:“一九五三年安陽大司空村發掘一百六十五座墓,其中八十三座墓有殉貝,占50.3%。不僅奴隸主貴族殉貝,平民中也流行殉貝風氣,個別奴隸亂葬坑中,也殉有一、二枚貝。

殉貝多放在死者的口中、手握中、足旁和胸上等處。這同後世把銅錢放在死者口中、手中的現象是相同的。”

不僅如此,在《夏商周史話》裏,則還指出:特別是商代的後期,由於“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使社會財富日益集中於少數人之手,誰掌握了貨幣,誰就能統治生產世界。商代的奴隸主貴族掌握著數量驚人的貨幣財富。山東益都蘇埠屯的一號大墓中,發現有將近四千枚海貝。安陽婦好墓的棺內,放置了近七千枚海貝。商代的大奴隸主,同時也就是大商人。有些墓葬殉貝的數量,大大超過周圍同類型的其他墓,如殷墟西區的第272號墓,隨葬器物隻有五件陶器、兩件小型銅器和一枚飾物,而殉貝竟有三百五十枚。這種人很可能就是‘肇牽牛車遠服賈’的商人。”

綜上所述,我國最早的錢幣——貝就是始於奴隸製社會的初期階段——夏、商代和西周前期奴隸製社會的發展階段,貝幣則已經發展演變成日益集中少數人之手,特別是商代晚期,殉貝則就已經成為生活中比較普遍的一種現象了。

我國最早的錢幣——貝在社會上流通使用,究竟怎樣計算使用呢?以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或者叫做十貝為一朋。對以“朋”計算的方法使用貝幣,在我國古典名著《詩經·小雅·菁菁者莪》裏,則有曆史反映性的決載:“錫[賜]我百朋”,則就是指貝幣。

隨著社會生產和生活不斷向前發展,到商周時,社會上流通使用的貝幣,除了使用天然貝製作的貝幣而外,由於社會需要量越來越多,則逐漸出現有仿製的貝幣——石貝、骨貝、蚌貝、銅貝等。

但是,據《中國曆代貨幣》裏記載:我國最早的錢幣——貝,在社會上流通使用,一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才被廢除,全國統一使用“半兩”銅鑄的錢幣。

然而,有趣的是,西漢末,新王朝的建立者,王莽曾一度恢複使用我國最早的錢幣——貝,在雲南一帶,則被一直使用到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