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黑暗中覺醒的少年(1)(1 / 1)

從1839年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到鴉片戰爭,再到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清政府無能,戰事不斷,求變求新的聲音不斷。直到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以及戊戌變法,這一係列的革命發生,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才開始警醒,中國如果繼續沿著原來的道路前進,那真是國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正是基於這樣的事實,才有越來越多的人站了出來,他們為了尋找救國救民之路,遠渡重洋,去了西方發達國家尋找真理,他們為了這個國家的重生,站了出來。可以說是他們選擇了曆史,也可以說是曆史選擇了他們,他們用自己的身軀推動著曆史的車輪向前走,他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曆史有時候可能就是由一群精英人物推動著向前走的。

第一章節中的這群人,正是推動著中國曆史向前走的那群人,他們經曆了中國被列強瓜分的現實,他們把心中的恨化成了動力,把個人的利益拋在身外,他們憂國憂民,把個人的理想,建立在為國家效力之上。

書中的這些文章,試圖讓讀者能夠感覺到來自於這群人身上的道德光芒,來自於這群人身上的人性光芒,並讓這些光芒照亮今天的我們向前進的路。

梁啟超:不要因為是我而發生改變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名人,梁啟超就屬於近代史上的一位名人,他集思想家、文學家、學者於一身。這樣的名人,他的身上發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關注,生病治療都不例外。

1923年的春天,對於梁啟超來說是一個多事之秋,先是相濡以沫的妻子,忽然之間撒手而去,緊接著又發現自己的尿中帶血。開始梁啟超還認為這是自己失去妻子後的傷心勞累所致,並沒有放在心上,更沒有告訴自己的家人。

誰知尿血卻越來越嚴重,而且查找不出原因,梁啟超以為自己也和妻子一樣得了癌症,就決定聽從家人的意見,到德國人開的醫院去做檢查,檢查結果是尿血症,但卻尋找不出出血的地方,家裏的人聽了十分慌張,梁啟超卻並不在意,他還樂觀地對自己的女兒說,我這病算不得什麼,我也沒有一點痛苦,精氣神都很好,不必大驚小怪。

梁啟超說得輕鬆,尿血的現象卻沒有消褪,而是越來越嚴重。梁啟超終於同意家人的意見入住到條件好的協和醫院去檢查。檢查的結果是梁啟超的右腎上有一個黑點,診斷為腫瘤。協和醫院主治大夫的意見,馬上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