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聖索菲亞大教堂(1)(2 / 3)

土耳其共和國建立以後,於1932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將大教堂改為國家博物館,正式向世人開放。如今,聖索非亞大教堂是屬於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共有的一個宗教博物館。長期被掩蓋住的拜占庭馬賽克鑲嵌藝術瑰寶得以重見天日。

大教堂記錄了幾個世紀的曆史和變遷,它冷眼旁觀過政治興迭、宗教鬥爭與曆史的滄桑,依然以美麗莊嚴撼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仰望掛在圓頂上寫著“穆罕默德”的阿拉伯文金字大圓盤,和更高處聖母抱基督的馬賽克拚貼,自然地同聚一堂,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此實現了和平共存,人們在這裏無不真心地感動,因為這隱隱道出了人們心底深處的期盼。

●君士坦丁堡的興衰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命運和一個城市的命運緊緊相關,那就是君士坦丁堡,這個如今已經不存在了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就位於今天的伊斯坦布爾一帶,是東羅馬的首都。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於330年5月11日定都此地,便出現了“君士坦丁堡”這一名字。

4世紀初,曾經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一分為二。西部由於北方日耳曼人的南下,腐敗叢生和奴隸製的逐漸崩潰而日益凋敝。於是君士坦丁決定在帝國富饒的東部建立一個新的首都作為帝國的中心。他根據據說神的啟示選擇了在亞洲和歐洲交接的地方建立了新的首都。這個地方古時叫拜占庭(現在土耳其共和國的名城伊斯坦布爾)。

324年,君士坦丁決定在這裏建立新的王朝(拜占庭王朝)。據說君士坦丁策馬奔馳。他飛奔過的地方就是新首都的疆界,他的隨從曾經惶恐地問皇帝何時會停止,皇帝回答:“直到我前麵的指引的神停下為止。”這是世界曆史上第一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

君士坦丁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城市,告訴世人,這是屬於他的都城,“新羅馬”的曆史由此揭開。從此,君士坦丁的名字與這個城市融為一體,這個城市也開始了它輝煌的千年曆史。君士坦丁堡有著非凡的戰略地位,扼黑海門戶,當歐、亞兩大洲的交通要衝。數年之後,這裏成了地中海東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輝煌遠遠超越了羅馬。在中世紀的時候,隻有長安、巴格達和君士坦丁堡達到百萬人口的規模。

帝國在查士丁尼皇帝的時候達到了全盛,他重新恢複了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的疆域。然而他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用盡全部財富雕琢首都君士坦丁堡。最優秀的工匠從各地征發,優良的大理石甚至從羅馬和雅典運來。整個城市成了一座藝術博物館,其中最輝煌的就是偉大的聖索非亞大教堂的重修,在一萬名工人工作了5年後,大教堂終於竣工,查士丁尼皇帝深深地說了一句:“所羅門王,我終於超越了你。”大教堂在當時聲名遠播,陽光從穹頂射入,和周圍的油畫和壁畫一起產生迷幻效果。地中海和黑海的船隻都以大教堂永不熄滅的閃亮燈光作為燈塔,但是國家的財富也被耗盡了。衰落的命運正逐漸接近這座偉大的城池。

絕佳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它的繁華,同樣也為他招來許多的災難。由於處在歐亞大陸的中心,於是所有的敵人從各個方向其進攻,覬覦著它的富有。在長達1000年的歲月中,君士坦丁堡的高大城牆擋住了匈奴人、阿蘭人、保加爾人、阿拉伯人、俄羅斯人、維金人等的進攻。除了一次大地震導致城牆坍塌外,幾乎沒有任何人能夠逾越這座城牆。而拜占庭王國卓越的軍事力量,同樣是它屹立不倒的後盾。

然而再強大的武器和士兵城牆都無法阻止帝國內部的腐朽。查士丁尼之後,帝國開始衰落。大多數皇帝都是善於內鬥,短於軍政的人。帝國的版圖越來越縮小。

1204年十字軍對這裏的洗劫更是帝國曆史上最大災難。這是君士坦丁堡曆史上第一次淪陷,大量的財富被劫掠並運往歐洲各地,其中金碧輝煌的索菲亞大教堂也沒有幸免。雖然帝國之後還是依靠希臘人恢複了,但是更加衰落卻是不可避免。到這個曆史事件開始的時候,帝國已經存在了1000年,版圖從全盛時期幾乎囊括整個地中海的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變成隻有君士坦丁堡一座城市。這時一個新興的帝國——奧斯曼帝國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