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在中國承擔了太多的功能,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整部曆史都能與飯局聯係起來。比如,春秋時代的齊相晏子,在飯局上“二桃殺三士”;澠池會上藺相如屈秦王,得趙國數十年之太平。這一係列的政治飯局,都講述了英雄們在酒桌之上運用智謀進行對決,為的不過是在政界獲得一席之地,無論是謀臣,還是武將,剝開他們成功的麵紗,我們驚訝地發覺,支撐他們成功的中堅力量居然是一種圓滑變通的“為人之道”、“為官之道”、“為友之道”和讓人霧裏看花的“權變之術”,他們處事、為人的方法因為經典而成了傳世的謀略
杯酒釋兵權——宴請就是一場利益的角逐
宋太祖趙匡胤當上皇帝後,不斷有節度使起來反叛,雖然都被趙匡胤鎮壓平定了,但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國家局勢的不穩定,這讓趙匡胤終日悶悶不樂。
一次,趙匡胤對宰相趙普說出了這個心事。趙普說:“國家混亂,政權不穩定,原因在於藩鎮權利太大。如果把兵權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無事。”接著趙普指出禁軍將領石守信等所握兵權太大,又沒有統帥才能。趙匡胤聽了,心中便有了主意。過了幾天,趙匡胤趁晚朝的時候,請石守信等幾個兵權在握的老將喝酒。酒喝到最暢快的時候,趙匡胤開口道:“要不是你們大力相助,我絕不會有今天。但我做了天子,總覺得遠不如做節度使時快樂,從來就沒睡過一天的安穩覺!”石守信等人不解地問道:“今天命已定,誰複敢有異心,陛下何出此言耶?”趙匡胤說:“人誰不想富貴?一旦有人讓黃袍加諸你們之身,你們能不做皇帝嗎?”石守信等人謝罪說:“我們太愚笨了,連這個都不曾想到,希望陛下可憐可憐我們,給我們指條路。”趙匡胤說:“人生在世,好像駿馬掠過縫隙一樣快,你們不如多積聚些金銀,多購置些田產房屋留給子孫。快快活活度過晚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人雖心中極為不滿,但表麵也隻得感激地說:“陛下替我們想得太周到了!”
第二日,石守信等人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權,宋太祖一一恩準,並讓他們以散官的身份回家養老,給他們的賞賜也特別優厚。
趙匡胤的這一招何等高明。他既保住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又讓別人無法效仿他,無法威脅他,從此也就高枕無憂了。
趙匡胤
如今,正是利益交錯,你爭我奪的時代。從政治利益到經濟利益,從一小撮人,到利益集團,都在重複著曆史。這些既得利益者總是會製定各種條條框框,大到法律法規,小到規章製度,從國際條約,到行業標準,他們將他們“黃袍加身”時所使用的一切手段都設置了別人不可逾越的障礙,以為借助一場或幾場飯局就可以一勞永逸。他們的如意算盤能打響嗎?不要忘了,酒能成事,也能敗事。無心的人隻知道喝酒,往往敗事;而對有心人來說,酒能成事。宋太祖趙匡胤用心良苦,借宴請大臣的機會,收繳了他們的兵權,鞏固了宋王朝的中央集權,開啟了中國封建社會專製主義中央集權政治的先河。趙匡胤對宋代曆史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而“杯酒釋兵權”也成為曆史的佳話。
而你若想在酒桌上成事,首先,要明白在酒桌上進行利益角逐必須做好全麵的準備;其次,要講究合作,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在飯局上結成同盟,獲利的概率會更高;再次,要追求共贏,不能過於貪心,不能一味追求己方勝出,而毫不顧及對方的利益,為了更長遠的利益,可以適當放棄眼前利益。
乾隆千叟宴——設宴是體現風範的一種手段
據說,乾隆五十年(1785年),四海升平,天下富足。適逢清朝慶典,乾隆皇帝為了顯示其皇恩浩蕩,在乾清宮舉辦了千叟宴。宴會場麵之大,可謂是空前絕後。被邀請的老人大約有3000名,殿廊下有50個席位,丹墀中有244個席位,甬道左右有124個席位,丹墀外左右有382個席位,總共是800個席位。當日應邀入宴的王爺、貝勒、貝子、公卿、一二品大臣坐在殿廊下,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員坐在丹墀甬道左右,六品以下及中老人、兵、民、匠、藝人等都坐在丹墀外左右。
乾清宮
這些人中有不少是飽學鴻儒,他們當眾吟詩聯句,史官立即選了一百首聯句記入史冊。乾隆皇帝還親自為90歲以上的壽星一一斟酒。當時推為上座的是一位最長壽的老人,據說這位老人已有141歲高齡。相傳,當時乾隆和紀曉嵐還為這位老人作了一副對子:“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根據上聯的意思,兩個甲子年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歲。下聯是古稀雙慶,兩個七十,再加一,正好141歲。堪稱絕對。隨後,乾隆帝按康熙帝《千叟宴》詩原韻再賦《千叟宴》詩:
抽秘無須更騁妍,
惟將實事紀耆筵。
追思侍陛髫垂日,
訝至當軒手賜年。
君酢臣酬九重會,
天恩國慶萬春延。
祖孫兩舉千叟宴,
史策饒他莫並肩。
這場酒局體現出來的皇家氣派與民間大不相同,不但有禦廚精心烹製的免費的滿漢全席,還有皇家貢品酒水。在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們爭先恐後,一邊說著“多虧了朝廷的政策好”,一邊大快朵頤,狼吞虎飲。據說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千叟宴這場浩大酒局,被當時的文人稱為“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且不談千叟宴在如今看來是否有奢侈浪費之嫌,單就當時而言,它體現了大清王朝的大國風範。乾隆時期,正值康乾盛世,作為封建君主,乾隆是驕傲的,為了顯示皇恩浩蕩,他幾辦千叟宴,彰顯了他愛民如子的高大親民形象,也向世人宣告了大清的繁榮昌盛。千叟宴是大清王朝鼎盛時期的一個縮影,也是國家安定、人民富庶安康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