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脈、圈子、社會關係、資源、生意……通通繞不開飯局。而飯局之妙,不在“飯”盡在“局”也。
一個完美的中國式飯局,設局人、局精、局托兒、陪客……眾角色一個都不能少。這局裏有情感的交流,有利益的較量,更有瞬間定生死的殘酷。
鴻門宴——曆史因一場飯局而改變
秦朝末年,天下紛亂,各派軍閥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混戰,楚懷王陣營的兩員將領——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盡管劉邦的兵力不及項羽,但他先破了鹹陽,項羽為此憤怒不已,派英布擊函穀關,項羽進駐鹹陽後,到達戲西,而劉邦卻隻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麵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第二天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一鼓作氣打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在即。這時,劉邦從項羽的叔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心中詫異不已,於是他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並與項伯定為兒女親家。劉邦利用感情攻勢,很快收買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他在項羽麵前說好話,並讓劉邦第二天前來謝項羽。
在鴻門宴上,雖然美酒佳肴無數,卻暗藏殺機,雙方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項羽的亞父範增,一向認為留著劉邦是養虎為患,所以主張殺劉邦,在酒宴上,他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猶豫不決,默然不應,遲遲沒有下令。範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想趁機殺掉劉邦,可項伯為了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就在這危急的關頭,劉邦的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隻好問來者是誰,當得知樊噲是劉邦的參乘時,立即命手下賜酒,樊噲一口氣就喝完了,項羽又命人賜豬腿後,接著問樊噲:“你還能喝嗎?”樊噲說:“我都不怕死了,還怕喝酒嗎?”樊噲還乘機說了很多劉邦的好話,並且提到當年劉邦和項羽的兄弟情義,項羽聽後無言以對,劉邦便假借尿遁逃跑了。劉邦逃走後,派部下張良為自己推脫,說:“沛公不勝酒力,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璧一雙,並向大將軍範增獻上玉杯一雙,請您收下。”項羽收下了白璧,而範增則拔劍將玉杯砍碎了。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鴻門宴。鴻門宴是一場意義不單純的飯局,其中充斥在賓與客之間的不是愉悅歡快的氣氛,而是急迫緊張、一觸即發的戰意。作為鴻門宴的兩位主角——項羽與劉邦,他們為爭奪關中地區的統治權,在鴻門宴這一場飯局之上進行了麵對麵的交鋒。在此飯局中,有觥籌交錯,亦有刀光劍影,背景波譎雲詭,殺機四伏,每一個與宴者都緊繃著神經。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為了這場飯局,不但雙方的謀臣智士殫精竭慮、苦心經營,而且兩位當事者更是赤膊上陣,搭上了各自的“政治前途”乃至身家性命。整個過程三起三落,驚心動魄,極具傳奇色彩。然而鴻門宴的最終結局是設局人做了局,入局者入局後又得以脫身,讓設局者竹籃打水一場空。
單就鴻門宴這場飯局而言,作為設局人的項羽和範增之所以會失敗,一個重要原因就在那個吃裏爬外的局托項伯身上。也可以說,在這場飯局開始前,項伯就已經讓設局人項羽沒有充足的理由殺劉邦了。
成王敗寇,政治博弈向來凶險無比,再美妙的歌舞,再美味的佳肴升平也不過是假象而已。項羽設下的鴻門宴原本就是個幌子,不過是試探劉邦是否想稱王的借口罷了。劉邦明知項羽意在為何,依舊如約而至,就是不想與其撕破臉,畢竟雙方實力懸殊。原想在宴中示弱以打消項羽的懷疑,不料項羽殺意已起,所以劉邦找借口逃掉。
假設鴻門宴上項羽意誌堅定,必殺劉邦,那麼無論項羽能否奪得天下大權,都不會有後來劉邦建立的大漢王朝,而中國的曆史勢必會改變。然而,假設畢竟是假設,項羽的優柔寡斷令他錯失了殺劉邦的大好時機,並最終導致了他的“烏江自刎”。
項王故裏
實力雄厚的西楚霸王兵敗自殺,劉邦坐擁天下,一切的變數皆由鴻門宴而始,一頓看似平常的請客吃飯竟暗藏著無限玄機,生出驚天動地的變故來,不得不令人感慨萬千。
在人際交往中,飯局從來就不是單純的飯局,而是聯係著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和利益鏈,鴻門宴是將飯局之妙做足的經典大局。
青梅煮酒論英雄——飯局上的政治博弈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日益強大,而劉備剛被公孫瓚舉薦到朝廷,漢獻帝認他做了皇叔,又封他做左將軍,但是他隻空有名號,手下除了關羽和張飛,無兵無將。
曹操在許田圍獵時故意表露出自己的篡位意圖,以試探臣下。當時大臣們敢怒不敢言,隻有關羽“提刀拍馬便出,要斬曹操”,倒是劉備“搖手送目”,攔住關羽,還用語言恭維曹操說:“丞相神射,世所罕及!”後來當董承、王子服等人憑漢獻帝血寫密詔結盟討伐曹操時,把劉備也拉入了這個政治集團之內。但劉備簽名入盟後,“為防曹操謀害,就到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
不想曹操何等精明,他想劉備這樣誌向遠大的英雄突然種起菜來了,一定有什麼重大事情影響了他,於是派許褚、張遼帶領數十人到園中將劉備請往丞相府,“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當時,曹操幾乎明知故問,要劉備承認自己本懷英雄之誌。劉備則故意拉扯旁人,先抬出最讓人看不起的袁術,曹操斥之為塚中枯骨。劉備又舉出袁紹、劉表、孫策、劉璋等人,唯獨不提參加了董承為首的討曹聯盟的馬騰和他自己。曹操自然不滿意,幹脆直言相告:“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所擔心的是討曹聯盟之事暴露,聽到曹操稱自己為“英雄”,以為事情已經暴露,手中匙箸也掉在地上。為避免曹操進一步懷疑自己,隻好推說是害怕雷聲所致。不想曹操想這樣一個連雷聲都害怕的人,根本不是什麼“英雄”,反而將戒備的疑心放下。這為後來劉備借討伐袁術為名領兵出發,“撞破鐵籠逃虎豹,頓開金鎖走蛟龍”奠定了基礎。
青梅
此次酒局堪稱雙龍聚會。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態,雄霸天下之誌表露無遺,然而劉備的聲望又令他擔憂。於是便有了青梅煮酒論英雄試探之飯局。正所謂宴無好宴,幸虧劉備早有防備,麵對曹操的試探,他才能隨機應變,進退自如,巧借驚雷掉箸之態,消除了曹操的懷疑,使其放鬆了警惕,才能趁機順利逃走,為以後的“三國鼎立”奠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