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化地圖之一蓮湖巷
一
在西安市城區偌大的版圖上,要找到蓮湖巷都很困難,因為它太小,總共不足百米長。有些圖上隻劃了個“——”,沒見寫巷名。
還是條封閉的巷子,走進去然後掉頭再出來,那一頭不通。不過也好,曲徑通幽,能藏東西。
巷子裏住著十來戶居民,一個單位。
外地人來西安,在地圖上看半天,也撈不出蓮湖巷,向本地的朋友打聽,也有不少人搞不清它的位置。我常接到電話,問蓮湖巷怎麼走?我在電波聲中不厭其煩的解釋:在老城內玉祥門裏的蓮湖路,蓮湖公園東門口南隔壁,你乘出租到大蓮花池街派出所門口下車,旁邊有條小胡同進來就是。
巷裏惟一的國家單位,是西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一棟三層小紅樓,默默無聲地藏在巷裏。
小巷的郵政編碼是:710003。單位傳達室的電話是:87272187。我的電話嗎,就不說了,留點個人隱私。
我的辦公室在三樓角上,窗下就是公園。公園麵積不大,但還算精致。我看書累了,就站在窗前看風景。有時公園裏正在練舞蹈,一群人擺著好看的姿勢;有時正在齊聲歌唱,老人們手捧詞曲夾子非常認真;有時也在這兒選外景拍攝婚紗照,反光板映在新娘的臉上美麗多彩;有時花開了,眾多的蝶兒在那邊肆意蹁躚。樹叢後麵有一條露天長椅,經常見不同的戀人們坐在椅上擁抱熱吻,他們自已可能覺得很安全,但卻被我居高臨下的觀賞無遺。不過我是安全的,站在窗玻璃後邊,外邊瞧不見,這是隱藏的好處。但我沒有偷窺癖,也無意於眼羨別人,在三樓上辦公那是單位給的“特權”。不過看著樓下火熱的生活場景,人心裏倒有一股溫暖踏實的感受。
公園裏有個湖,麵積很小,然可以劃船,看到有人在足球場般大的湖中蕩槳,我就忍俊不禁,純粹是小孩子的把戲嘛。
記得我們單位有人說,這個湖對咱們單位好,水是有靈氣的。但一個權威的人用權威的口氣說,湖水太小了,養不住咱們。咱們單位呀,龍多。
小紅樓隱在蓮湖公園的屁股後邊,與公園僅一牆之隔,若在樓與圍牆之間搭一塊長木板,就可以直接進公園而不必繞圈子。但這隻是我的個人想法,未被單位采納,估計公園也不會同意的。據說這塊地皮還是公園的財產,小巷也是硬擠出來的。那麼,說不定哪一天,公園要擴大,我們就得拆遷搬走。這一搬,蓮湖巷就徹底從城區地圖上消失了。唉,建築也有它的命運啊。
不過你放心,小巷既就被突然抹去,它曾經的輝煌,總會有人記住。
蓮湖巷注定要在曆史上留名,這是有原因的。
二
找蓮湖巷的人,有一多半是衝著賈平凹來的。
小樓大概在1985年建成,此前,文聯辦公的老院子座落在市中心的鍾樓之下,因為要擴充新建鍾鼓樓廣場,據說是在一位大人物的關注下,才遷建到這巷子裏來。賈平凹是第一批上樓的人,那時,他隻是一個編輯,低頭看稿,埋頭寫稿,抬頭投稿。20多年過去了,他成了知名作家、文聯和作協的主席、雜誌主編。一般的情況是,職務高升,樓層下降,但他的辦公室,一直在三樓上沒動。其實他也不需要動,大人物都是“我自巋然不動”。
可以說,賈平凹是從這小小的蓮湖巷裏走出去,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在他那聞名的小說《廢都》中,就有關於蓮湖巷及文聯大樓周邊地理環境的勾勒,有《西京雜誌》編輯部的故事,有來去匆匆文化人身影的速寫。盡管小說是虛構的,但環境描寫常常會帶些真實的影兒。
來找賈平凹的人,有以下幾類情況:
一是報刊出版社的編輯。平凹出名以後,不用自己再往外投稿了,隻要有新作,各路編輯會上門索取。因為哪本雜誌用了他的文章,此期雜誌就好賣。他的長篇小說還未殺青,就有許多出版社的編輯住在西安靜候,那幾十萬冊的首印數,自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並且一不小心得了大獎,出版單位也會光榮榜上有名啊。
二是求字的各界成功人士。平凹的書法,已經進入了商品領域,成為特殊的禮物。很多單位或個人,想打通關係辦事,就將賈字做為“敲門磚”,別看那張宣紙又輕又薄,寫上賈體書法以後,敲門的力量一點兒也不弱。平凹怕擾攪,便抬高字價,欲嚇退求字者,卻反倒有增無減了。酒好不怕巷子深,用在蓮湖巷很合適。
三是文學愛好者。這種朋友最多,也最難招呼。他們不遠千山萬水而來,風塵仆仆,熱情很高,就是想將自己的習作呈送賈作家評鑒指點一番,但平凹不可能一一接見,要不他就成了信訪室的接待員。可那些文學癡迷者就是不走,常常坐在傳達室裏一等數天。當然,除了看稿子,還有想托平凹找工作的,介紹對象的,測字算命的……我隻接待過一小部分,都感到麻煩無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