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臥龍寺麵積不大,隻有15畝,從南往北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法堂等五座殿堂,寺內古木蔥鬱,雀群在枝間停歇,進香拜佛的人們絡繹不絕。
站在臥龍寺內充滿古意的院落中,我恍若進入了另一個境地,因為院外數十米處便是車水馬龍的街道,想起在西安這座擁有數百萬人口的熱鬧的大都市裏,竟然隱藏著好多處幽靜的宗教聖地,也是一種奇跡。
道教聖地——湘子廟
南門裏西側的湘子廟街,眾人是知道的。但湘子廟,許多人過去不清楚。今年10月,此廟修複後開放,以宏揚湘子文化的全真道觀而成為熱鬧的朝聖之地。
其實,此廟曆史悠長了。據有關資料記載,傳說湘子廟是“八仙”中的韓湘子出家得道成仙之地,創建於宋,道教界亦說創建於五代,金元時毀於戰火,現在湘子廟的格局是定於明代的。自明末到民國初,湘子廟一直香火鼎盛,後經戰亂,其殿堂或被占或遭毀。
修複後的湘子廟麵積很小,占地2畝半,東西長88米,南北最寬處7米,但形狀特別,像一隻船泊在街中。街道從前邊過來,被菱形山門廣場一分為二,人們捧廟而居成巷。現廟內有韓湘子“化苦為甜”的“香泉”,有一年兩度花開的古槐,有奇特的“混元石”和“陰陽石”,還有靈官殿、湘祖殿等。
湘子廟是西安老城內現存的惟一道教祖師廟。謂之“一脈道源”。
天臨傍晚,我的朝聖之旅結束了。西安是個文化氣息濃厚並包容性很強的古城,各種宗教都在這兒有所發展,都在這兒尋找到教義的響應。其實朝聖,重在心靈的虔誠和感受,不一定就要去國外、去西藏、去遠方、去名山大川才行,身邊的聖地,同樣會給我們帶來精神的撫慰。
有空就去這些聖地走一走吧,在那清靜肅祥的環境中,在那香火飄拂的殿堂裏,你靈魂中的浮塵,多少會被過濾過一些。
2006,11,18日
西安文化地圖之六西安人的景觀大道
西安城南的秦嶺峰巒下,有一條寬敞的公路像素練一樣係在山腳。它東去出美玉的藍田,西觸寶雞的眉縣,全長百餘公裏。
這條路上平時車不多,是新手練車的好地方。
這條路風景優美,一邊是高聳的終南山,一邊是寬曠的關中平原。路兩旁生長著繁密地綠化帶,在夏秋時節,翠色入眼潤心,芳香撲鼻醒腦,一派江南的秀媚。
每逢節假日,這條幽靜的素練就飄動起來,人們要經過它進山遊玩,要在它旁邊的農家樂裏娛樂休閑。汽車歡叫著,笑語碰撞著,飯菜飄香著,大大小小的輕輕重重的花紋斑駁的各種鞋底與路麵頻頻相吻,糾纏不休。
我稱它是西安人的景觀大道。
聖山名寺
環山路的南邊,是終南山。它屬於秦嶺南麓的一部分,是世界聞名的宗教聖山。從古到今,無數的佛教信仰者打遠方奔向此山,投師學佛或者隱居靜修。我曾在山上遇到台灣、新加坡等處來的一些居士,他們住在山崖下、茅棚間,孜孜苦悟,涵養精神。終南山的風景並不奇絕,但這兒沉澱的文化傳統,山野氣息,幽僻環境,博厚和神秘,構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悠久不衰。
灃峪口進去十幾裏就是淨業寺,律宗的祖庭,其地勢在長安的寺院中最高,沿著陡峭的石階爬到半山,出一身汗,才進得寺門。前殿房子不多,但寺後的布局別具一格,有柴門、小院、棋亭、齋室等等,宛若仙境。現在的住持本如法師知識淵博,廈門大學藝術係的高材生,他的思維比較鮮活,頗得南懷瑾的賞識。
子午大道北行數公裏是香積寺,淨土宗的祖庭,在長安神禾原的西南邊緣。旁臨潺潺河穀,麵朝茫茫疇野,近些年在本昌法師的主持下,廣舉善事,得到各方麵的援助,振修了門庭,立起了牌坊。我每次去香積寺,總要在院門前的場頭停留片刻,抬頭眺望,終南山晴晰在目,那峰嶺之間有煙霧彌起,我仿佛看到森林中執著攀援的雲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