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居寺之大讓人歎奇,東西長約一華裏,在狹長的台地上,沿地勢起伏建了五座佛殿,相傳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其母修的朝佛燃香之地。
雲居寺一邊重建,一邊接待信眾。每月的農曆初二至十一,十六至二十五,都在寺後新修的壯麗的內觀禪院(又稱佛學院)舉辦為期10天的內觀禪修學習班,信眾可自由報名參加,每天交住宿及夥食費100元,修習和聽課是免費的。
雲居寺開展的內觀禪修活動,其規模在國內獨一無二。究竟什麼是內觀禪修呢,寺內有說明:“每個人都在追求安詳與和諧,但緊張的生活卻讓我們疲憊的身心無法安頓。生命宛若一串連續不斷的憂慮之鎖鏈,並因此而使得我們的步伐失掉其原本的安然,多想也為心靈放一個假……內觀(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禪修方法之一。其意思是如實觀察,也就是觀察事物真正的麵目,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的一個過程。開始的時候,借著觀察自然的呼吸來提升專注力,等到覺知漸漸變得敏銳之後,接著就觀察身和心不斷在變化的特性,體驗無常、苦、以及無我的普遍性實相。不管什麼人、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修習,沒有任何限製、不會因為種族、背景和宗教的不同而有所衝突。內觀,讓我們去認識和體驗生命中的奇跡,讓疲倦的心靈去旅行。”
雲居寺的住持吉祥法師曾遠赴印度、泰國、緬甸求法,在內觀法的禪修上有深切體悟。
雲居寺的南側,將修建一座占地約35畝的唐式府院,前台計劃修建一條約200米長的唐人文化街。將來,這裏會是西安城內最大的風景獨特的佛教旅遊區。
藏傳佛教聖地——廣仁寺
廣仁寺最近很熱鬧,前不久從西藏迎請回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和文成公主像,就供奉於寺內,瞻仰的民眾很多。
廣仁寺在西北城角,沿玉祥門內的順城巷往北走到頭就是。該寺創建於清康四十四年(1705年),至今有兩百多年曆史,是全國唯一的綠度母主道場。當時,西藏、蒙古、青海、甘肅等地區的活佛、喇嘛前往京城路過陝西時,均住寺瞻禮。
廣仁寺係藏傳佛教黃教密宗,寺內用藏語誦經咒,每逢農曆十月二十四和二十五日,舉行紀念宗喀巴成道日燈會,鍾鼓齊鳴,梵唄振耳,燈火輝煌,香煙繚繞。
廣仁寺麵積不大,隻有16畝,但寺內的大雄寶殿、藏經殿、法堂三重殿堂,以及兩側的配殿、廂房、跨院等畫棟雕梁,十分富麗。院內蒼鬆翠柏,花草蔥蘢,環境優雅。
廣仁寺裏保存著文成公主當年帶走的佛像的蓮花寶座,栽植著百年雙葉柏等奇樹,點燃著燦燦不滅的長明燈。
唐貞觀15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帶著印度國王送給唐王朝的國寶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遠赴西藏和親。文成公主赴藏後終身未能再回故鄉,死後在藏傳佛教中被認為是綠度母化身,受到藏族同胞極大崇敬。如今,等身佛像和文成公主像重回西安,其意義十分深遠。
伊斯蘭教聖地——清真大寺
從鼓樓內北院門民俗文化小吃街向西拐進化覺巷,穿過琳琅滿目的工藝品店鋪,就到了清真大寺。此寺是中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善的清真寺之一。寺內有四個院落,占地12,000多平方米,建築麵積近4,000平方米,布局上采取了中國傳統的中軸建築為主、左右建築對稱為輔的的形式,寺內處處是亭台樓閣,雕梁畫棟。因而整座寺廟既有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又有伊斯蘭教清真寺的格調和特點。
據說,西安有六萬多穆斯林,大都居住在清真寺周邊。這兒有濃鬱的宗教氣息,還有比較完整的生活係統,回民辦有幼兒園、學校、醫院、浴池、飯館等等,西安有名的小吃,像羊肉泡饃、灌湯包子等諸多美味,都是回民經營的。
前幾天是開齋節,西半城的小巷裏彩旗飄揚,戴著白帽子的人們紛紛走向清真寺,氣氛熱烈而又肅穆,挺感染人的。
佛教古寺——臥龍寺
從端履門拐進柏樹林街,中部東側一條小巷裏,是臥龍寺,係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臥龍寺曆史上以禪宗道場為主,所以門匾上寫著“臥龍禪寺”,但也傳播其他宗派的經典、教義,被稱作“各宗並弘道場”。
臥龍寺創建於漢靈帝時(168—189年)。隋朝時稱“福應禪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後與光緒皇帝避難西安,太後施銀千兩重修殿宇,並建立石牌坊一座,宏大精美。慈禧還親書“慈雲悲曰”、“三乘迭耀”匾額賜寺,並為山門書額“敕建十方臥龍禪林”。當時西藏、蒙古的喇嘛、王公們千裏迢迢送來各類真品、佛像,其中佛像均詔令送臥龍寺供養,所以,臥龍寺曾經是很輝煌的。如今,寺內還珍藏著佛足跡碑、唐吳道子畫觀音像碑、明洪武十五年臥龍曆史碑、明英宗正統十年(1445年)頒賜藏經碑、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修碑等碑石以及古印度貝葉經、宋鹹平年間所鑄鐵鍾、西藏喇嘛留贈的大理石香爐等,皆有很高的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