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水卷:陝南風韻(6)(1 / 3)

中途過漢江,一次過渡費要20元,為了爭時間,華正新掏了50元包專船送車過渡。

一個小時後,他們趕到縣醫院,醫生及時開始搶救,女孩子終於得救了。醫生對孩子母親說:你娃要是再晚送來幾分鍾,就沒治了。

孩子的母親衝著繼續打點滴的華正新,流下了感激的熱淚。

治病所花費的醫藥費,大部分也由人壽保險公司給付了。

事後,孩子遠在外地打工的父親聞訊趕回來,敲鑼打鼓把兩麵錦旗送到中國人壽旬陽支公司。接著又找到華正新,讓孩子跪下磕頭謝恩,並認華正新為幹爸。這是一個鄉下人,對恩人采取的最真摯珍重的帶著原始意味的感謝禮儀。

棕溪保險服務站的業務員畢文明,為了辦理山裏一個客戶的續單,上了三次高山。

華峽村的農民龔永新,前幾年辦了保險,今年要收續費。畢文明爬了幾十裏山路,滿頭大汗,氣喘籲籲地來到龔家,結果鐵將軍把門,主人不在。一問周圍鄰居,才知道龔永新出外了,一時回不來。

山裏又不通電話,畢文明隻好抽時間第二次進山。這次慶幸,龔老漢在家,但是家裏沒有現錢可交,借又借不來,沒法,隻好約定時間下次再來。

畢文明第三次上山,終於收上了這筆保費續款。但是要知道,辦理這個續單他隻能拿到8元工資啊。

在山區做人壽保險,為農民服務,是不能完全按經濟效益計算的。這裏麵,誠信是社會道德,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命脈,它比黃金更重要。

誠實守信,值得托付,中國人壽就是這樣壯大的。

為了窮鄉僻壤基層群眾生命的安全,生活的安穩,中國人壽的從業人員進行著平凡卻又重要的工作。

暖風過山崗,人壽年豐有希望。

2007年10月采寫

濤聲依舊

劉弢很瘦,但瘦得精神。雙目炯炯有神,幹起事兒來富有生氣。劉弢的工作職務是中國人壽商洛分公司個險部經理,但他還有很多其它身份與稱號,比如上級叫他“參謀長”,在很多事情上他都能夠為領導出主意想辦法。隻要是他寫的材料,送上去後高虎誌總經理會說:劉弢寫的,我不看了。可見其信任程度。比如業務人員呢,把劉弢叫“教授”,因為保險知識他很精通,凡有疑難問題,都可找他請教。他善於學習和鑽研,廣積資料,博學多識,思惟超前,他讀過市麵上出版的最新的管理書,他與中國頂級的保險學專家常有聯係。再比如普通群眾(像門衛、保安人員等)呢,叫他“工作狂”,因為他辦公室裏的燈光經常亮到晚上11點,要鎖大門了,他不得已才下班回家。可是家裏人叫他什麼呢,叫“病人”,因為他曾經是個癌症患者。

話說1992年3月,劉弢在洛南縣推廣規範化管理工作時,突然覺得胃裏不舒服,他想可能是最近心情不好,生氣了惹得吧,便沒在意。接著他又到三原縣去學習,感到胃裏更難受了,一天晚上洗澡,竟瞧見自己的胃部隆起了疙瘩,於是感到不能再忽視了。回到商州,就去醫院檢查,做了B超,但醫生當時讓他先回去上班,妻子留下等結果。他想可能是自己工作忙,醫生理解,就回單位了。晚上回家妻子說不要緊,但最好到西安的大醫院做個CT檢查。誰知第二天父母也從漫川老家趕來了,要陪他一起去西安,這時他才意識到身體的情況可能不妙。在他的一再逼問下,父親才告訴他,胃已發生病變,可能是肝癌,要去西安確診。到了西安,在西京醫院做CT,確認是肝癌無疑,立即就住院,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治療過程。醫院為他先後做了6次動脈管注,是用高壓槍將藥物打進動脈,注射後嘔吐厲害,難受至極,同時白細胞降低,免疫功能差,人變得虛弱起來。可是肝病呢,人又容易發火。一時他的情緒變化無常,狠命運對自己不公平,事業還未展開就讓病魔纏上了。煩躁過後,他又鎮靜起來,不甘心從此倒下,相信會有好的轉變。結果,奇跡真的發生了,治療成效顯著,在四醫大唐都醫院的病床上躺了近兩年時間,他終於出院回到了商州。在家裏,看不見單位的同事們,心頭虛無空落,他不願做個閑養的病人,找到領導要求重新上班,以報答組織的關懷。領導開頭隻是同意他把一些材料和表格拿回家去做一做,後來看他精神狀況好,身體也恢複得不錯,並且單位需要這個人才,就給他分配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