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火卷:黃土風物(3)(2 / 3)

看完街景,天色已晚,鎮上沒有國營招待所,隻有幾個私人辦的家庭旅社。挑了一家進去,有窯洞,還有一棟三層樓房。談好價錢,主婦問:住窯洞還是住樓房?我回答說住窯洞。於是,主婦將窯洞裏收拾了一下,放進了我的行李。

鎮上有好幾家餐館,有炒菜的,也有專做麵食的。隨便地填了肚子,就回去睡覺。

窯洞裏的土炕很寬大,很暖和,在山野的氣息和五穀的香甜中,睡夢酣暢。

我把手機上的鬧鍾調到6點,第二天早上,鈴聲準時響了,我翻身下床,簡單地洗漱了一下,拎起攝影包出了窯洞。

天色漸亮,我穿過街道,來到小鎮的北頭,那兒有一條小路通往東邊的山頂。穿過小學校的操場,就開始撅起屁股爬山。路窄,山陡,斜著上行,爬一段,得休息一下。7時許,終於上到了山頂,這時,太陽也剛好冒出來,用它無邊的光芒塗抹著山川。此刻,光線柔和,透亮清晰,明暗有致,反差合適,並且四麵都有可拍的風景,我的興奮隨著照相機快門的響聲而加強。

山頂上比較平緩,黃土地圓圓地起伏著,在最高處長著幾棵樹,顯得卓立瀟灑,獨具風姿,有一種蒼涼的美感。

山坡上溝壑很深,從上往下線條率直,仿佛用刀雕刻出來一樣粗礪大氣,縱橫齊整。溝沿上長著一道道紅色的小楓樹,像點燃的一叢叢火焰,熱情強烈。

突然,我的取景器裏出現了一個趕毛驢的小夥子,他們從很遠的山梁上翻過來。我的鏡頭跟著他們移動,在黃土高坡的中央,我按下了快門。山是那麼深厚高大,人與動物是那麼細微渺小,對比鮮明可又充滿力度。

山下的鐮刀灣鎮升起了炊煙,有牛羊出圈,有小學生走出窯洞,新的一天已經開始。站在山頭上,任晨風吹佛。望著身邊這些極具黃土高原特色的山勢地貌,望著腳下這個充滿人氣、生氣和莊稼味兒的小鎮,我明白大家青睞它的原因了。

極目眺望,我知道,在離鐮刀灣不遠的北方,在層層迭迭的山峁深處,還有一個聞名的蘆子關。這是陝北的一座名關,也是延河的發源地。它在唐代就是軍事要塞,宋朝時是通往西夏的咽喉,有“延州鎖鑰”之稱。可惜是此關已廢,遺跡難辨。

出了蘆子關就到了塞上,就到了沙漠地區。

我也匆匆下山,告別鐮刀灣,繼續我的行程。

米脂婆姨

米脂是出美女的地方,已係公認。

這有曆史做證。中國的四大美女之一貂蟬,就出生在米脂。她的男朋友呂布,則是相鄰的綏德縣人,於是“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這句民謠,成為中國民間審美的一種標準。米脂婆娘身上體現的是健康的、活潑生動的美。她們頭發濃黑而喜歡梳長辮子,眉色重且睫毛長,鼻梁挺,嘴形好看,身材修長勻稱,性格開朗熱情,天生的能歌善舞逗人喜愛。

近些年來,常有畫家的攝影家去陝北采風,到米脂尋找美女來做他們筆下和鏡頭中的模特。個別幸運的如願以償,可大多數則有所失望、怎麼看不到長得好看的姑娘呀,是謠傳吧!後來一打呀,原來那些成年的女子大多都去外地工作了。現在鄉裏隻能看到一些未成年的正讀書的美人胚子。

到一定的時候,大城市就會來人將她們招走。這亦是一種認同的方式。

如今已不是封閉的孤芳自賞的年代了。米脂婆姨的美,正在擴大範圍和影響。

曾經有人講過這麼一個故事:有一次,一位陝北籍的領導在西安的“雜糧餐廳”吃飯,那領導指著穿梭往來的服務小姐說,最漂亮的那位一定是陝北人。大家起哄不信,便差一位年輕人去巴台打問,果然是來自米脂的姑娘。

這是真實可信的,因為米脂婆娘身上除了美,還有不甘平庸的,勇於開創生活領域的性格。

在李自成行宮的後院,布置著一個“米脂婦女革命史跡展覽”,陳列有近百位現代革命以來的米脂女性的事跡和照片,望著那些麵容清麗、氣質卓越的肖像,我真正感受到了米脂婆姨那種外表與內在的統一的美。

抄下幾位有代表性的人物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