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與青少年朋友談談科學用腦(1 / 1)

第一節 萬物之靈

人為什麼會成為“萬物之靈”?

在地球近十億年的生物進化史中,我們無疑隻是個小字輩(據考證,最早的非洲古猿生活至今是五百萬年廣曾幾何時,遊弋於這世界每一寸角落的三葉蟲已歸於塵塵黃土之下,不知幾許,那些統治了地球億萬年的恐龍也已成匆匆過客。

萬年前的某一天,當我們的祖先第一次用腳來走這個世界時,他們麵臨的又是什麼呢?在天上,他飛不過鳥;在水裏,他遊不過魚;他的嗅覺不如犬;他的奔跑能力不如馬…… 他們是靠什麼在這幾百萬年的生物中最終脫穎而出的呢?

同學們或許已經猜出了問題的答案,對了!那就是我們的大腦。人類的生產勞動、語言功能和社會分工的發生和發展,使人類的大腦得以飛躍發展。在大腦的統一協調下,我 們不僅能夠很好地適應客觀世界,更能主觀能動地改造世界,使之為人類服務。

大腦是迄今為止自然界所孕育的最複雜的有機體,它包含了一百億個神經元細胞,其功能足以同十萬架大型電子計算機相匹敵,其容量足可裝下十個大英博物館的所有藏書。讓我們為之驕傲吧!憑借大腦的思維,古猿學會了用火,並用它照亮了世界;憑借大腦的思維,人類發明了文字,並開始記錄這豐富多彩的生活;憑借大腦的思維,我們的祖先建造了舉世聞名的萬裏長城;憑借大腦的思維,人類登上了月球,並小心翼翼地向更廣闊的宇宙邁進……

第二節 腦的十年

我們敬愛的鄧小平同誌早在1988年就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而且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論斷本質地揭示了科學技術在人類曆史發展中的偉大作用,同時亦揭示了作為科學技術的發現者與使用者一一人類及其大腦的重要性。曆史進入二十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使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益強烈地震蕩和衝擊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當今世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麵臨著這一新技術革命的嚴峻挑戰。

“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的確,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腦之間的競爭。對此,很多國家與地區都已行動起來,希望能搶先站到科技發展的大潮前麵。1989年,美國總統布什正式簽署了《命名自1990年1月1日開始的今後十年為腦的十年》這一議案,這是美國國會首次對一具體的科學領域做出有效期長達幾年的決議。並立刻得到了國際腦研究組織的歡迎,希望其各成員機構都能力促本國政府以各種方式給予支持,使腦的十年成為全球性的活動。

在我國,對腦的研究亙古有之,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古代醫家便在一本叫《內經》的書中記載“腦為髓海”,“頭者,精明之府”,“腦為元神之府”。這些看法與認識在當時都

是領先於世界的。到了近代,由於封建社會的閉關鎖國,使我們對腦科學的研究止步不前。如今,在很多領域都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著一定差距,不過,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業已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正用自己的心血與汗水,努力跟蹤與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第三節 與青少年朋友談科學用腦

怎樣度過美好的青春歲月,這真是一個令人激奮而又耐人尋味的人生課題。探索這一問題的正確答案,對於正待奠定人生基礎的青少年朋友來說,無疑是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我們正處於一個新技術革命飛速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青少年朋友們正在用自己的勇氣和毅力去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新世紀的競爭是一種用腦的競爭,誰站在了用腦科學的前列,誰就有可能贏得這場競爭。青少年朋友正處於腦力與智力發展的黃金階段,大腦的重量基本接近成人,腦內的各種結構業已完善,是處於用腦的黃金時期。正如世界著名戲劇大師莎士比亞所說青春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行動像天使,智慧似天神。”

怎樣去開拓青春的路?怎樣去認識用腦過程中的一些疑問?怎樣識別用腦中的種種誤區?這些都是青少年明友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怎樣科學地用腦?如何保證腦的營養?怎樣看待夢?如何加強記憶能力?怎樣提高科學用腦水平?如何休息?哪些健腦益智的方法切實可行?遇到一些疾病怎麼辦?這就是本書所要向青少年朋友解釋的問題。當然,實踐是最好的老師,書本隻能起到一個啟發和引導的作用。如果我們能在實踐中學會運用科學和前人的經驗,那樣能使我們少走不少彎路,事半功倍地實現青少年朋友們的目標。

最後希望同學們看過本書後,若能對你的科學用腦有所幫助,那就達到筆者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