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認識我們的大腦(1 / 3)

通過第一章的論述,可能有不少的同學對於大腦有了大概的印象。但我們的大腦究竟是如何構造的?它又是怎樣工作的呢?別著急,在以下幾節中,我會向大家一一介紹。

第一節 淺談神經係統

神經係統是人體內的主要功能調節係統,它控製和調節其他各係統的功能活動,使人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以適應不斷變化著的外界環境。學過《生理學》的同學都知道,在脊椎動物當中(包括人類),體內有數個係統,每個係統都有其各自獨特的結構和功能。如消化係統負責消化和吸收;呼吸係統負責吸入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循環係統將氧運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泌尿係統負責排出代謝產生的各種廢物;生殖係統負責繁衍後代等。同樣神經係統也有其獨特的結構與功能。例如:當我們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時,首先是運動係統通過肌肉的收縮來完成各種動作,這個過程需要氧氣以及營養物質的供給,於是呼吸係統、循環係統也參與了進來。這一係列的過程,都是在我們神經係統的統一、有序的調節下完成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神經係統是機體的主導係統。

―、神經係統的組成

既然神經係統這麼重要,組成神經係統的東西一定很了不起啦?哈!恰恰相反,它們都是由我們肉眼所看不見的小東西——神經細胞所組成。別看它小,但數目卻不少。人體中的這種小東西竟有10000000000。它的胃口更不小,足足可以吞下十個大英圖書館的所有藏書。正是由於它們的齊心協力,才能把我們的身體治理得有條不紊。因為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係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所以有些書上又把它叫做神經元。不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形狀與大小差異很大,它們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梭形的,還有的長的像個小椎子。它們中的小個子我們隻能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它們中的大個子則足有一米來長。盡管神經細胞的形態、大小多種多樣,但每個神經細胞又都包括有神經元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後者又可分為軸突和樹突。樹突的數量與配布方式在不同的神經細胞中很不一致,一般較短,可以反複分支,逐漸變細而終止。而每個神經細胞通常隻發出一 支軸突,其長度在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中可能相差懸殊;腦內的神經細胞軸突僅分布於細胞周圍,而脊髓中有些神經細胞軸突長度可達一米以上。以功能上看,樹突和神經元細胞體是接受其他神經元傳來衝動的主要部位,而自神經元發出的衝動則沿其軸突方向向遠方傳導。

神經元細胞體與軸突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組合方式。在中樞部,神經元細胞體及樹突密集,顏色灰暗,稱為灰質。而神經元軸突密集處,色澤白亮,又稱為白質。除皮質外,在中樞神經係統中還有一些功能和形態相似的神經元細胞體聚集成團狀或柱狀,我們稱之為神經核。在周圍部,神經元細胞體則多聚集於神經節。

一般我們按功能將神經元分為三類:一類是感覺神經元,它負責將我們身體各部位受到的刺激轉化為神經衝動,傳入中樞部,即腦和脊髓。第二類是運動神經元,它是將衝動從中樞部傳導到身體各部位的肌肉、腺體等。剩下的一類是聯絡神經元,它是位於感覺神經元與運動神經元之間的神經元,以起到聯絡的作用,所以有些書上又稱之為中間神經元。談完了神經細胞,我們還應提及神經係統中的另一位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神經膠質細胞,它們雖然沒有神經細胞那麼神通廣大,但作用卻不容忽視。它對神經元細胞起到了支持、營養和形成髓鞘等作用,沒有它的幕後支持,神經元細胞縱然有七十二變也無從施展。

二、神經係統的分類

在現代神經醫學中,神經係統可分為中樞神經係統與周圍神經係統兩部分。其中,周圍神經係統是指中樞係統(腦和脊髓)以外的神經成分而言。它包括了與腦相連的十二對腦神經和與脊髓相連的三十一對脊神經。

因篇幅關係,我對周圍神經係統不做過多闡述。我們的重點將放在中樞神經係統,即位於顱腔內的腦和脊髓。

脊髓起源於胚胎時期神經管的後部,它位於椎管內,呈圓柱形,前後稍扁,外包被膜,與脊柱的生理彎曲一致。脊髓的上端在平齊枕骨大孔處與延髓相連,下端則平齊第一腰 椎下緣,長約40~45。爪,它與腦相比是功能分化較少的部分,但仍保持著明顯的節段性,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脊髓雖然能獨立完成許多反射活動,但它執行的大部分複雜功能是在腦的控製下完成的。

順著脊髓往上,就可以見到這本書的主角——腦。實際上腦由好幾部分組成。即:大腦、間腦、腦橋、小腦和延髓。我們平常所談及的大腦隻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腦幹與脊髓相連,位於腦的腹麵,它是重要的生命活動器官。因為很多內髒基本調節中樞(即我們所說的生命中樞)如心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等位於其中。它們通過反射,調節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功能。如果腦幹受到破壞,將會引起心跳、血壓、呼吸等的嚴重障礙,甚至可致死亡。與腦幹相連的部位叫小腦,現代研究認為,小腦與維持身體的平衡、調節肌肉張力和協調運動有關。

腦內還存在著一些腺體組織,它們有分泌激素的功能,這些細胞所分泌的激素可通過血液循環直接或通過垂體細胞的分泌活動來影響各種靶器官,以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狀態。

例如:下丘腦與垂體,它們所分泌的激素包括加壓素(主要作用於腎髒,增加水分的重吸收,減少從尿中排出)和催產素(它可促進乳腺排乳作用)。另外下丘腦也可以通過釋放激素再影響垂體前葉的各種激素,而調節全身的代謝。神經對內分泌功能的控製與影響隻是神經內分泌活動的一方麵;另一方麵是激素對神經係統的反作用,作用可以是影響神經係統的結構,也可以是快速地改變神經元的興奮活動。通過這兩方麵的調節,以達到人體內外環境的協調。

第二節 大腦

人類的大腦的形態和功能是通過近千萬年的長期進化過程而獲得的,它既有與脊椎動物大腦相似的特點,也有其獨特之處。若是單以神經係統的發生來源和形態的基本模式來看,所有的脊椎動物都是相似的。但由於人類生產勞動,語言功能和社會分工的發生和發展,使人類的大腦得以飛躍發展,正如恩格斯在其《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所指出“首先是勞動,然後是語言和勞動一起,成了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它們的影響下,猿的腦髓就逐漸地變成人的腦髓”。分析語言中樞的產生,使人類的思維意識活動有了其物質基礎,從此,人類便遠遠超越了我們的祖先,在大腦皮質的協調下,人類不僅能適應和認識世界,還能主觀能動地改造世界,使之為人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