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以某個思考對象為中心,從不同的方向將思維指向這個中心,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聚集思維是以眾多可參考的思維方式中列出或綜合一個最好的思維結果,因此,思維的聚集度越大,可供參考的辦法越多,創新的可能性越大。
(三)是相似性思維
它是將某客體與思維對象聯係起來,從它們的相似關係中,發現某個“啟發點”,從而解決問題的思考。科學發明中的“類比法”就是相似思考的具體運用。
(四)是反相思維
它是將人們通常思考問題的思路倒過來,從問題的相反麵,利用“相反相成”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由於人們長於正向思維,而反向思維則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科學上利用反向思維的例子很多,十八世紀,人們發現在當指南針靠近一根通電的導線時,可發生指針轉移,即電場能產生磁場,人們為之歡心鼓舞,似乎發現就到此結束了,隻有法拉第從反向思維,既然電能生磁,那麼磁場能不能產生電場 呢?他用安在電流計上的閉合導線切割磁力線,發現環形導線中有電流產生,於是又一個偉大發現出現了。
第四節 快速閱讀
在智力的發展過程中,閱讀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特別是在當今知識大爆炸的社會,閱讀成為我們獲取知識的最大手段。
曆史上有很多人物都有驚人的閱讀速度。據史料記載,拿破侖能在一天之內讀完20本書,即使在兩軍對擂時,也照讀不誤。臭名昭著的納粹德國統治者阿道夫·希特勒閱讀文件、書籍的速度也相當驚人。
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肯尼迪,據說他的閱讀速度是一般美國人的五倍。
一些高級行政人員,特別是那些董事長、總經理一類。據說每天用在業務工作的時間中,有3/4消耗在閱讀各種文件之上,用於創造性工作的時間僅1/4。
如今,速讀已經成為歐美等國一些學校的必修課程。無疑它對任何想開發智力的人來說,都是有力的武器。
下麵,我就向大家介紹一種日本人加德古次的速讀方法。
一、克服默讀
我們平時在閱讀時,大多采用了默讀的方法,很多人認“讀書”就是在腦子裏將書讀出來。這是不對的,我們平時讀的速度大約為每分鍾400~800字,這種緩慢的讀書方法,嚴重影響了我們的閱讀速度,所以要進行快速閱讀首先要克服默讀。下麵向大家介紹符號訓練法。
1.上身端正,將圖放於正前方,與眼相距約30~40公分。
2.視點從左上角開始向下移動,然後接一行,特別注意要將之作為一個整體。
訓練過程中,視線的移動要有流動感,不能在中途一點上凝視不動。
二、擴大視野
這種訓練有助於擴大我們力所能及的空間範圍,使我們一眼能獲得更多的文字信息。
(一)直背端坐,深長呼吸,注意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 時腹部凹陷。
(二)鼻尖正對左右兩黑點中間,眼睛距離圖約30~40公
(三)視點從左上黑點開始,沿箭頭方向,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反複移動。眼球移動要注意靈活自如。
(四)時間為1分鍾,中間可休息十五秒後再進行該項練習,一次可訓練20~30分鍾。
(五)訓練時,頭部易被視線牽引而左右擺動,應有意識克製住。
(六)前幾天訓練時,眼睛四周可能有酸痛感,這主要是由於眼部肌群疲勞所致,不用擔心,它可隨著訓練的深入而消失。
三、頭腦反應訓練
關於該部分的練習,市麵上有關的書籍很多,本書因篇幅所限,隻摘錄三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另找專書訓練。
通過一些訓練方法,我們已為速讀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行實際的讀書訓練。
平時人們常用“一目十行”、“囫圇吞棗”等來形容速讀。可不,“讀得那麼快,怎麼能理解和記住所讀的內容呢?” 實在舊式的讀書方法中,我們看著書,心裏默念,依舊有人不知所雲,正所謂應了一句古話“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國外的速讀專家做過實驗,將同樣的內容給兩組人閱讀,一組用5分鍾,另一組用10分鍾,令人驚奇的是,用時少的那一組不僅記憶深,理解度也更高。由此,他得出以下結論:在內容理解上,集中精神比時間更重要。
好了,現在讓我們開始訓練。
(一)記住書名。書名往往是對文章主題的一種高度概括,它對理解書中內容很有幫助。訓練用書,可選同學們感興趣的,內容較為淺顯,另外,版麵過小,字跡不清的書不宜選用。
(二)讀書之前,請先看目錄、前言、序言以及後記,然後去想象文章的主題和主要內容。我國著名學者周予同就建議同學們學習點目錄學知識,認為它能幫助你對所研究的學問有較全麵的了解。
(三)明確讀書目的。為什麼讀這本書?想從這本書上了解什麼?自己事先考慮好。
(四)讀書時,應坐正姿勢,自然呼吸,並暗示自己,我的大腦很清晰,記憶力也很好。
(五)在讀書之前,請先不慌不忙,穩定情緒地讀1分鍾。記住,不要出聲讀,也不要用默讀,要用上文所介紹的看的辦法,將之作為一個整體來閱讀。
(六)將書中所閱讀的內容與自己預想的內容相比較,發現有何不同之處,並仔細體會這些不同之處。
(七)抓住時間、地點、人物、幹什麼、為什麼、如何做這六個要點進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