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智力發展縱橫談(二)(1 / 3)

第三節 智力的培養與提高

一、鍛煉記憶能力

重複是記憶之母,要想克服遺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重複,以加深記憶。其次要勤於用腦,生物學家研究表明,大腦接收、處理、精存的新信息越多,越有利於腦細胞的分化教育,因而有利於人的記憶能力的增加。再次,要有穩定的記憶情緒,提高興趣,增強信心是鍛煉記憶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興趣和信心來源於對記憶內容的認識和克服困難的勇氣,來源於對事業的熱愛和對某種理想目標的追求。

二、培養觀察、閱讀能力

興趣是觀察的先導,所以首先要培養觀察興趣,當興趣由低層次的好奇心升華為對事業目標的迷戀與追求時,就會在創造性活動中產生有意義的效果。蘇格蘭尼維斯山頂的美麗光環激起了英國科學家威爾遜的極大興趣,他興奮地觀察了幾星期,而後到實驗室裏去再現,終於發明了雲霧室。

其次,要提高觀察與閱讀中的注意力。專注是觀察的鑰匙,走馬觀花式的觀察往往一無所獲。而高度專注地觀察與閱讀則能發現前所未有的結果。

再次,知識是觀察與閱讀的基礎,觀察、閱讀能力的高低,是人們的知識、經驗所決定的,俗語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就是指知識對觀察與閱讀的重要作用。廬山珠砂峰與紫雲峰之間有一 “I”形峽穀,我國傑出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一眼便看出,這是後代冰川鏟剝而成的,而一般人看去則毫無所得。

三、培養思維能力

感性認識是思維的源泉。人的大腦猶如一個加工廠,隻有各種感覺器官不斷地向它輸送材料,它才會正常運行,思維才會活躍。而一個孤陋寡聞的人,很難有深的見地。

恩格斯在評價費爾巴哈晚年的思想時,曾經惋惜地指出,費爾巴哈遠離思想文化中心,居於窮山僻壤之間,於學術的鑽研和思想的進步是很不利的。偉大人物尚且如此,常人更是這樣。

豐富可靠的思維材料的獲得,一要靠大量讀書,主要靠不斷實踐,這是第一點。其次要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要學習一些邏輯學的基本知識,邏輯學總結了千百年來人類認識過程中關於運用邏輯和規律的經驗,可以指導我們在進行思維時正確地,有意識地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判斷推理,使自己的思維能力自覺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迅速認識真理。在這過程中,掌握辯證思維的方法亦很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思維中的公式化和刻板化,有助於思維的活躍。

要學會獨立思考,思維是一主觀心智活動。對事物的分析是否得當,推理是否正確、合理,都要經過自己大腦的獨立、周密的思考,墨守陳規、人雲亦雲是不可能產生有創造性的思維的。

十七世紀以後,人們普遍認為牛頓力學是極為完善的,但愛因斯坦卻懷疑牛頓的結論,指出牛頓學的根本缺陷,創立了相對論。

四、提高想象能力

博學多才、見多識廣有助於提高想象力,因為淵博的知識和廣闊的見識為新的想象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和無限的想象視野,從而為解決問題開辟了道路。

首先,要擴大知識範圍,豐富想象儲備。豐富的學識可以使想象力因遇而發,可以使思維範圍內以此及彼,觸類旁通。一些發明創造均來源於類比想象。

其次,不要束縛想象力。想象力具有自由發展的獨立性品格,超出常態的想象有的近乎胡思亂想,甚至荒誕離奇,但它往往為某種發明創造的先導。愛因斯坦在16歲時想象:如果我以真空中的光速去追隨一條光線運動,那麼我就應當看到這條光線好像一個在空間裏震蕩著而停止不前的電磁場。這種看法無疑是荒謬的,但這其中卻包含著狹義相對論的真理萌芽。

再次,影響想象力的心理因素也不可忽視的,如感情因素。感情因素有正向、負向之分,正向因素激發表現為心情愉快,感情幸福和精神振奮,負向因素表現為情緒沉悶、悲傷、憤怒、恐懼等。因此,如何合理調節自己的感情,激發個人的積極想象力,是一個極應注意的問題。

五、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是對已有知識和技能的繼承和發展,沒有對前人知識和技能的充分掌握,在以後的創造性活動中就不會出現突破性進展,甚至會被無知引入歧途。

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善於提問題。這是積極思維,勇於探索的精神,是創新的萌芽。愛因斯坦在回答他為什麼可以做出創造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他分析創新的機製是:由於知識的繼承性,人們的頭腦裏會形成一個比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當某一經驗與這個概念相衝突時,驚奇開始發生,問題開始出現。這時,如果這個“驚奇”以及由驚奇產生的問題反作用於思維世界,那麼便形成擺脫“驚奇”、消除疑問的願望,這就是創新的渴望。驚奇擺脫了,思維世界又向前邁進一步,於是創造的花朵開放了。由此可以看出,提出問題對創新的重大前提作用。

其次是掌握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思路。創造性思維是建立在邏輯思維的基礎之上的,但在某些關鍵時刻,它往往又越出了邏輯思維的主線型和平麵型的軌道,並且還有直覺、靈感等非邏輯思維的參與,從而表現出思維的多向性和立體性,使人類的思維開放出絢麗之花。

創造性思維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分散思考

即從所給的信息中產生信息,著重點是以同一的來源中產生各式各樣的分數眾多的輸出,很可能會發生轉移作用。

(二)是聚集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