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小議智商
―、何為
在西方,測定兒童智力的傳統方法是使用智力測驗。
此外,有些人還對一些曆史名人進行追溯性的評定,試圖估價他們在現代智力測量中可能得到的智商分數,國外曾發布過這樣的研究成果:
富蘭克林智商160分,伽俐略智商185分,牛頓智商190分,笛卡爾智商210分,康德智商190分,華盛頓智商140分,林肯智商150分,拿破侖智商145分,侖勃朗智商188分,達·芬奇智商180分,莫紮特智商160分,歌德智商310分,伏爾泰智商190分……
應該說明一點的是,所謂的智商值,隻是一種測試性的結果,它可以隨時間、內容、人物心情的變動而變動,而且它還有許多不科學的成分。但由於它多多少少反映了智力情況的一個側麵,所以在許多有關教育、心理和智力開發等研究工作中,仍常常使用。
二、高智力
智力的決定因素是什麼?在這個問題上有兩種不同的思想體係,即環境決定論與遺傳決定論。經過幾個世紀的研究與發展,到今天,已沒有一個有聲望的科學家會堅持單純遺 傳因素或單純環境因素就能決定人的智力的高低。實際上,智力是決定於遺傳和環境兩個因素,通過各種複雜的方式共同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也就是說,每個人的遺傳天賦代表著他的整個潛在素質,他可能變得怎麼樣,則取決於環境改造的機會。
在當今社會中,不少人把智商與智力等同起來,認為高智力的人就一定高智商。其實不然,在上文我也曾跟同學們說過,所謂的智商測驗是一種“所謂的智力測驗”結果。而這種測試本身就存在不穩定因子,很多心理學家發現,有些人甚至會因為考試的時間或地點的變動而使測試結果發生20~40分大小不一變化。而且,智商測驗經過一百年的實行,很多測試內容已偏於老化,有許多不科學的成分,現代社會 中,有不少書籍、學校都會教人如何高分通過這種測驗。研究人員發現,一個普通的10歲兒童,經過半年左右培訓後,智商值一般很容易達到“天才”(即智商140以上)的水準。這也就是為什麼現代人的智商普通會比我們父母輩高的原因。
曾經揚名一時的美國神童賽達斯六個月就會認英文字母,兩歲能看懂中學課本,四歲已發表了三篇五百字的文章,六歲生日晚會上又寫成了一篇解剖學論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成了全美新聞機構大捧特捧的超級明星。無可置疑,這位十二歲被破格錄取進哈佛大學的小賽達斯是個少有的“天才”,他會成為第二個“愛因斯坦”或牛頓嗎?正當人們拭目以待之時,結果卻很令人失望,十四歲他卻因精神病入院。到二十一歲時,卻隻不過是一名極為普通的商店店員,所拿薪水十分可憐。
賽達斯的父親原為哈佛大學名譽心理學教授。據他認為:人腦和肌肉一樣,是可以訓練與培養的,所以在小賽達斯還未出生以前,他就準備在兒子身上進行一係列“試驗”計劃。當小賽達斯剛一出生時,他就在小賽達斯的周圍堆滿了英文字母,並不斷在他身旁念出字母的讀音,接著,他又用各類教材書取代了兒童玩具。於是,賽達斯從小就被各種幾何、地理和多種外國語言所包圍。整個嬰幼兒時期就成了他獨自苦讀書的過程。這樣近似法西斯的訓練結果,使小孩過早成熟。盡管小賽達斯天資聰穎,但過分加壓使其神經係統開始失常,他經常在不該笑的時候咯咯發笑。然而,由於父親成功心切,竟然繼續“試驗”。後來,賽達斯在一次專題演講中,當聽眾報以掌聲時,竟背過聲去癡笑不止。於是他被作為精神病患者送進了醫院,雖然他在痊愈出院後,又以優異成績在哈佛大學畢業,但他早已對文字“試驗”反感,熱切渴望過正常人的生活。自此以後,他竟然離家出走,更名換姓,在一家商店裏做了名普通職員,薪水也少的可憐。
從小賽達斯的悲劇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種一味地追求高智商而忽視在個人性格、內涵修養、創造能力、知識才能、生活能力方麵的培養是極不可取的。甚至會造成人性方麵的畸形發展。
值得令人髙興的是,這些智力常規定義所忽視的方麵,已經在一股新的研究浪潮中引起越來越多的注意,如現在人們越發認識到一些其他因素如情感因素、知識結構、創造能力、活態度,在個人事業發展中的作用。據最近的研究。“智商”隻能測出學生平時在學校中學生成績的35%~45%,一半以上的學生成績是不能用“智商”的高低來解釋的。再說,學生成績好壞,也不能作為衡量學生能力高低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