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巧風度竹音(1 / 2)

農曆的八月,在陽曆來說是七月底,正是夏天最熱的時候。太虛山上的工匠、仆叢卻還要工作。

貴人要到別院來避暑,總要修葺灑掃的。

也幸而山裏溫度比外頭果然低些。外頭驕陽下,石板曬到中午那個熱度,說能炒飯有點誇張,攤個荷包蛋總是可以吃的。而山裏麼,摘片大葉子遮著太陽,叮叮當當揮錘子,至少不至於中暑暈倒,實在頭暈氣喘時,到山溪潑點水擦擦、灌上幾口,煩熱都消。

謝家別院依山而起,極得地利,其他府上在此處雖也有山莊,與謝家並不相擾,無非上到高處時見到人家的青瓦頂子罷了,既無雞犬聲相聞,要來往時卻可以抬轎子在山路上盤旋而至,可說是有鄰趣而無鄰累的典範了。

就在半個山頭之外,有個姓王的人家,出了個詹事,在外省供職,如今也有六十幾歲了,早已不用點卯,但仍住在外省,不久前才回來,在別院盤恒了半個來月,就走了。他們那院子外頭看看也算整齊了,總不如謝家別院收拾得有野趣:當門兩棵大槐樹相拱,代替了朱漆與門柱。槐花初黃,漫天傾冠,別有一番氣勢。裏頭夾道是竹籬笆,上頭攀了俗名“糖罐子”的刺梨花,一捧捧開得甜蜜蜜。下頭是嬌鬱的紫丁香。後頭不曉得多少老桂,正吐香時候,酣然浮動。板栗初實。豔紅的大櫻桃已把枝子都墜彎了。

林代隨著別人乘轎子往山上來時,見到別院後頭有嫋嫋的煙。

那煙卻不是炊煙,乃是泥爐瓦壺,以樹枝燒出熱水來,煮成甜羹,好奉給主子們吃的。

林代下轎,看青石板鋪得平平整整,上頭已用水潑得涼涼的。迎麵一個亭子,上頭環著五個字:可以清心也。

老太太步上亭子納風涼,一幹珠團翠繞的女人們圍定奉承著,林代隨喜。

新燒的甜羹已經捧上來了,碧玉張羅著分給眾人。湘簾在風裏悠悠然搖晃。明珠給林代多奉了一個坐墊:“林姑娘身上可好些了?”

林代笑道:“多承四姐姐送來的藥,果然就好了。”

其實林代倒是想繼續裝病,看看雲舟後頭還有什麼好戲唱。結果雲舟差人送了藥來,說是外頭求得的,極靈驗不過。林代不放心,雙雙就暗裏叫小丫頭飄兒吃了。飄兒立竿見影的開始便秘。林代隻能“痊愈”了,隨著眾人一起來。

她感謝雲舟,多真心誠意的樣子。雲舟回首望她,也多親切的樣子。明珠微微一愕,低首,唇邊揚起微笑,彎腰告退。

林代覺得明珠這個丫頭也有點意思。雖然最出風頭的一向是碧玉,但明珠似乎才是更細心的那個呢!雲舟的底細,她清楚麼?

雙雙跟丫頭們聊起來,都誇明珠好,怕著碧玉。英姑冷眼看來,卻覺得:真有事,跟碧玉或者還能打句商量,至於明珠麼,無礙的時候自然不妨與人為善,若礙著了主子的令,那是一絲都不會違逆的。

“所以就算她發現四姑娘有什麼錯處,也不會幫我咯?”林代道。

“確切的說,她‘根本就不會發現’什麼姑娘會有什麼錯。”英姑道。

妙啊!我不知道。逼到我麵前來都不知道。這種人才,真叫有福氣的。

可是她畢竟是看見東西的,不能像雲嶺那種真傻子一樣懵懵懂懂。林代撫掌而笑:“我知道把一個趕出去之後,怎麼能把另一個填起來了。”

英姑眸光一動:“這倒是條路子。”

兩個人便商議細節不提。

唐靜軒上次失約之後,這次總算上門來了。他備了禮物,從城裏一直運到山上。禮物值多少錢且不論,這樣一路運來,讓人都見到他是給謝府拜訪送禮,算給足謝府麵子。

他這麼給麵子,三分是為雲蕙、三分是為雲劍、三分是為林姑娘,還有一分才是顧到唐、謝兩家的情誼。

為雲蕙那分,隻因他聽說雲蕙被閑言碎語聒噪得淒慘無比。想想那日七夕邊福珞身邊巧笑倩兮的小姑娘,就算不完全符合他心中的女神標準,總算也有好處,為他落得淒涼下場,又不是張綺兒那種自作孽的,隻是無妄之災,豈不可憐?他唐靜軒隻是堅持原則,又不是鐵石心腸,適當的幫人家挽回麵子也是必要的。

為雲劍那分,隻因振風塔上,他唐靜軒都簷下低頭、被七王爺壓得伏低作小的,謝雲劍竟敢把王爺拎出去吼!雖然驚動了軍隊,讓唐靜軒覺得實屬不智。但光這氣勢,也實在值得人敬佩啊!光為著敬一敬雲劍,唐靜軒也該有所表示的——所以他在錦城,是先兜到明紹坊謝府門口,問了雲劍的平安,聊了聊不久之後上路赴考的事,再載著消暑禮物往山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