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總序(1 / 1)

曾卓

這套文叢定名為“跋涉者”,是因為我們一直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也在文藝的領城裏跋涉。

想到了魯迅先生的詩篇《過客》。那位沒有名姓的過客,從他有記憶的時候起,就在走著。要走到一個地方去——而他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他的腳走破了,有許多傷,流了許多血。他隻得喝些本來補充血。而且,他已如此勞頓。他渴望休息。但是,他不能。他隻得走。因為有聲音在前麵催促他,呼喚他……也想到了法國藝術大師羅丹創作的銅像《行走的人》。那銅像沒有頭也沒有鼠臂。羅丹強調的是那行走的人健壯的和正在向前行進的豪邁的步伐。一如畫家熊秉明所說:“這一銅像把‘走路’提升到象征人生的層次去,提升到‘天行健’的哲學層次去。”

那位“過客”在極為勞頓的情況下,以受傷的流血的腳在向前走著。那位“行走的人”以健壯的腿邁開大步在向前走著。兩者都是象征。兩者以不同的形象互為補充,都有其豐富的內涵。兩者對我們都是一種激勵。而魯迅先生的“過客”於我們更親切一些,更為觸動我們的心。因為在艱難的旅途中,在渺茫的希望中,仍不停止自己的腳步,才能更顯示人的力量、人的意誌;因為,人生的道路並不是平坦的。有時邁開大步在路上行進,有時也不得不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上跋行。

我們也受過傷,流過血,而依然沒有停止腳步。因為,前麵也在催促我們,呼喚我們……這套叢書的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也在文藝的領城裏跋涉。文藝領域中的跋涉也正是人生道路上跋涉的另一種形式的體現。在他們的著作中,抒發了對生活的愛憎和追求,也表現了對文藝的感受和體會,風格各異,而同有真誠的心。

彼此呼應,也是對前麵呼喚的聲音的回答。我們希望,對於也是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的讀者們,能從中得到一些慰藉和啟迪,與我們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