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事務中,中國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在談到國際形勢和我們的對外政策時指出:“根據曆史和現實狀況,我們主張在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等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這一新秩序包括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世界是多樣性的,各個國家之間存在著種種差異。各國人民都有權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製度和發展道路。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當作為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參與國際事務。國與國之間理應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平等相待,友好相處。國與國之間的分歧和爭端,應當遵照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通過協商和平解決,不得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我們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願意不斷加強和擴大同世界各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經濟、科技合作,加強在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各個領域的交流。”在為此奮鬥的過程中,無疑外事文書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使我國政府和各行各業在涉外工作中使用的外事文書日臻完善和增多,成為對外工作的重要內容和工作手段。
為了飲水思源,本書選用周恩來外長在1949年10月1日開國時向世界各國政府送達毛澤東主席發表的《公告》和致函兩件極為珍貴的外交曆史文獻揭開卷首。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自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政府背叛祖國,勾結帝國主義,發動反革命戰爭以來,全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的情況之中。幸賴我人民解放軍在全國人民援助之下,為保衛祖國的領土主權,為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爭取人民的權利,奮不顧身,英勇作戰,得以消滅反動軍隊,推翻國民政府的反動統治。現在人民解放戰爭業已取得基本的勝利,全國大多數人民業已獲得解放。在此基礎之上,由全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國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代表們所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業已集會,代表全國人民的意誌,製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陳毅、賀龍、李立三、林伯渠、葉劍英、何香凝、林彪、彭德懷、劉伯承、吳玉章、徐向前、彭真、薄一波、聶榮臻、周恩來、董必武、賽福鼎、饒漱石、陳嘉庚、羅榮桓、鄧子恢、烏蘭夫、徐特立、蔡暢、劉格平、馬寅初、陳雲、康生、林楓、馬敘倫、郭沫若、張雲逸、鄧小平、高崇民、沈鈞儒、沈雁冰、陳叔通、司徒美堂、李錫九、黃炎培、蔡廷鍇、習仲勳、彭澤民、張治中、傅作義、李燭塵、李章達、章伯鈞、程潛、張奚若、陳銘樞、譚平山、張難先、柳亞子、張東蓀、龍雲為委員,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決定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於本日在首都就職,一致決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互選林伯渠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並責成他們從速組成各項政府機關,推行各項政府工作。同時決議:向各國政府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係。特此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