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2 / 3)

位居世界第一高峰的珠穆郎瑪,就坐落在阿裏與尼泊爾連畔的國境線兩邊。其腳下就是馳名境內外的普蘭國際貿易市場,便都是遊人分外矚目要駐足關注的好去處。被人們譽為“小北京”的首府獅泉河鎮,龍盤虎踞在雪山腳下,掩映在一片莽莽蒼蒼紅柳叢中。清波漣漪蜿蜒在綠草如茵的原野上的獅泉河流水,傍著小鎮在歡快地奔騰流淌;波光粼粼、清澈凜冽。小鎮英姿曾出現在中央《民族畫報》上。這裏有號稱千山之祖、萬水之源的岡底斯主峰康仁波齊。拔群峰而起,高聳起它那若金字塔似的潔美玉體,巍然矗立在藍天白雲間;肅穆莊重,大氣磅礴,儀態萬方,氣宇恢弘,正是人們傳說想象、向往心儀已久的神山。有象泉河穀中的古格王朝遺址,至今依然愴然向天,傲首屹立在“土林”叢中。偶爾,也可在坍塌的廢墟亂石間見到一兩支鐵鏽斑駁的箭簇或人的頭蓋骨,在把那段悲壯的曆史往事向人們敘說。這裏還有“牛角上的房子”之稱的日土縣城,曆史上是仿布達拉宮而建,山頂上是有名的寺院。大殿上佛事鍾聲悠遠縹緲,酥油燈光搖曳,一排金碧輝煌的大型轉經桶在努力地旋轉著。縣城前臨一望無際的青稞海洋,麥浪隨風起伏,翻滾著連向天邊。天邊由遠及近,漸漸把寶藍哈達般的一泓碧波蕩漾的湖水呈現在人們眼前,這就是雲譎波詭的班公湖。煙波浩渺的湖水中,洶湧浪濤間的幾處湖山小島上,是水鳥們的棲息地,數以千萬計的天鵝、野雁、赤麻鴨同時生活在這裏。它們歡歌高唱著群起群落,舖天蓋地,遊戲激流。靜謐的藏北草原一片翠綠,百花盛開,五彩繽紛。蒼穹湛藍若洗,陽光燦爛,朵朵白色的雲團在半空間悠悠飄拂。成群結隊的野犛牛、野驢和藏羚羊趕來家畜群中入夥廝混,安然共處,呈現出一派祥和安泰、升平世界的繁榮景象。

早在公元七世紀,民族英雄鬆讚幹布統一西藏後,就與唐帝國建立了密切聯係。公元641年鬆讚幹布同文成公主聯姻,710年金成公主與讚普尺帶珠丹結親,進一步密切了中原和邊疆的聯係,加強了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1253年,西藏正式納入元朝版圖,接受中央集權製統轄。從此,西藏在祖國的懷抱中,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西藏這個本身遙遠的僻壤,阿裏就顯得更其邊遠落後。就是在藏王統一時期,地處偏遠的阿裏地區,就存在著其半“獨立”性,藏語“阿裏”即為此意。解放前,曆代中央統治集團的勢力,很少直接達到這一地區。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解放西藏。同年八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某部騎兵師先遺連越過渺無人跡的昆侖雪嶺,進軍藏北,捷足先登在這片土地上。1951年3月23日,西藏各界代表在北京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趕走了帝國主義列強,實現了大陸統一,建立起鞏固的邊防,開發建設邊疆。

這一時期,阿裏牧民群眾和整個西藏一樣,仍然處在三大領主的血腥統治之下,過著暗無天日的原始部落生活。1959年,西藏上層反動分子發動了背叛祖國的武裝叛亂。中央於同年平息了叛亂後,開始在西藏各地實行民主改革,進行民主革命補課。阿裏地區成立了行政公署,始建立縣區鄉各級人民政權機構,翻身奴隸當家作主;隨著各族人民的革命步伐,曆史跨越了幾個時代,步入社會主義建設行列。1962年,印度擴張主義為達其領土野心,製造中印邊境武裝衝突。西藏各族同胞同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道奮起自衛還擊,粉碎了外來侵略。有名的西線戰役,便是在阿裏與新疆界山境內五百餘公裏邊境線上進行的。

黨中央曆來對阿裏地區十分關心重視,毛主席曾多次過問這個地區的工作和人民群眾生活狀況。周總理在世時,對阿裏地區黨政軍方麵的有關指示就有六七十次之多。1969年12月18日,毛主席親自批轉了國務院關於加強阿裏地區工作的重要文件,史稱“一二一八”批示。文件中指出:阿裏地處反帝、反修、反對印度反動派前哨,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交由新疆代管。1970年,新疆自治區由三萬多自願報名的幹部當中,選拔出二百一十六人奔赴阿裏,前來支援西藏。1971年,中央決定從首都各大醫院選調醫生組成醫療隊派送阿裏地區。周總理親自主持組建北京醫療隊,且在醫療隊臨出發前扶病接見了全隊所有十二名隊員,當麵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很多要求和希望,規定醫療隊每年要向他彙報一次工作。首批醫療隊赴阿之後,每年中央都陸續增派醫務工作者補充擴大這支隊伍。到1979年撤出之前,活動在這片廣闊土地上的醫療隊員竟達二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