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寺有上萬個金剛佛像,多為本地製作,也有部分來自內地或印度。大殿內馬頭明王的塑像最為著名。大殿及其各紮倉四壁保存有大量彩色壁畫原創作。
色拉寺周圍林木森森,流水潺潺,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講經說法之地,有眾多僧尼小寺分部其間。它們是:普布覺寺、米瓊熱尼庫寺、貢馬薩寺、帕奔崗寺、紮西曲林寺、曲桑寺、嘎麗尼姑寺、珠康日卻寺和色拉卻頂寺等。拉薩市天葬台就在寺後的山上。本寺以辯經出名,辯經園位於正門通道的北端。
每年的藏曆12月27日,是該寺獨有的節日“色拉崩欽”,金剛杵加持節。相傳,十五世紀末由印度傳來一杆金剛杵,人稱飛來杵,由結巴紮倉堪布於藏曆12月27日迎入丹增護法神殿供奉。從這時起,每年的這天清晨,結巴紮倉的“執法者”騎上快馬將金剛杵送往布達拉宮呈獻給達賴喇嘛,經達賴對其“加持”後再返回寺內。這時,結巴紮倉堪布升座,手持金剛杵給全寺僧眾及前來朝拜者擊頭加持,以表佛的護佑。每年的這天,寺前等待加持的僧俗人山人海。
8、甘丹寺
甘丹寺全稱喜足尊勝洲,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世宗禦賜“永泰寺”。也有學者稱其“具善寺”或“極樂寺”,與哲蚌寺和色拉寺並稱為拉薩三大寺。又有格魯派六大寺之首稱謂,全盛時期有僧眾近四千人。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古籍文物流失殆盡。現在的寺院,為最新仿造興建。
甘丹寺初建於明永樂七年(1409年),位於拉薩市區東40公裏,屬達孜縣境內的旺古爾山和貢巴山山坳至山頂處。十五世紀,黃教創始人宗喀巴推行宗教改革,此寺是以他為首的格魯派建造的第一座寺院。甘丹寺的最高主持稱甘丹赤巴,意為甘丹寺法台。因其為格魯派的祖寺,決定了甘丹寺法台統領格魯派的主持地位,僅次於達賴和班禪,是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內共有50多座建築,主要有大殿、紮倉、康村、米村建築物。著名的陽巴堅護法神殿,位於措欽大殿西側。殿內後牆處有一巨石,相傳是從印度陽巴堅地方飛來,故得名於此。與其緊緊相連的是司東康,係宗喀巴及曆代法台的靈塔殿。1419年10月25日,宗喀巴在赤多康圓寂之後,翌年他的弟子瑪仁欽修建了這座靈塔。用900多兩白銀在殿內修建銀塔,安置宗喀巴肉身。到十三世達賴將銀塔包了純金。以後,每任法台去世後都要在殿內修造銀塔,到解放前夕這裏就有了95座銀塔。
“赤多康”是甘丹寺最早的佛堂之一,也是宗喀巴和曆任法台的臥室。1720年索郎多吉進行擴建,到十八世紀七世達賴格桑嘉措時期加蓋了金頂。由於殿內保存有宗喀巴的衣服,又叫存衣殿。這裏是他生活,也是他的圓寂之處。該寺有兩個經學院,即夏孜紮倉和絳孜紮倉,各能容納1500名喇嘛同時念經。另有23個康村和20個米村。
據悉,宗喀巴係青海宗喀地方出生,3歲學文,7歲出家,取法名洛桑紮巴;25歲獲得格西學位,成名後被尊稱宗喀巴;26歲(1372年)前往西藏,先後在許多寺院從師學習顯密教法;29歲開始講經授徒;40歲後著書立說,逐漸形成了他的思想體係。他所推行的宗教改革運動,革除去佛教以往的積弊,而以淵源於阿底峽,創建於仲敦巴,盛世行於博多娃的噶當派(教戒派)教義為宗旨,所以格魯派也稱新噶當派。又因其僧侶都帶黃色帽子,故稱黃教。1409年初,宗喀巴在大昭寺前成功地創辦了墨浪欽摩大法會,標誌著他的宗教理念教規教儀得到大多數人的信仰崇拜。隨著建成甘丹寺,奠定了格魯派基礎場所,宣告黃教已經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