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滿目的店鋪,除了本地人擺攤設點以外,也有尼泊爾和印度來的商人。最多的則是曆史至今善於經商的康巴人,和移居此地的穆斯林和外籍僑民。八角街有名的旅行商店很多,北街27號有一家尼泊爾僑民百年老字號商店夏帽嘎布(白色的禮帽),就不能不去。還有就是在這整個白色街區建築群東南角與東孜路交彙處一隅有棟黃色小樓,那就是著名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密宮。他曾在這裏寫下驚世的詩章《在那東方的山頂上》,一句“未嫁嬌娘”留作傳奇佳話。未嫁嬌娘譯成藏語“瑪吉阿米”,現在這裏就開辦起瑪吉阿米酒館。大型滿齋旅館,距離大昭寺僅有10米遠。唐卡店不少,最有名的老字號還是南街16號雪域唐卡店。出街區向西20米便是民族商店,出售名目繁多的民間手工藝品。
6、哲蚌寺
哲蚌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三大寺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寺院,解放前這裏的僧侶達一萬多人。其位於該市西郊10公裏的根培烏山上,沿山勢逐層而建,占地20萬平方米,有紮倉(僧院)7座。該寺是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徒弟絳央曲傑紮西班丹在大貴族郎嘎桑的資助下,於明朝永樂十四年(1416年)奠基興建,名為白登哲蚌寺,簡稱哲蚌寺。藏語“白登”,意祥瑞莊嚴;“哲蚌”是為大米堆積。1464年,寺內建立僧院,由此開始傳授佛教經典。
由門口向上望去,殿宇相連,逐次升高;樓群聳峙,規模宏大。沿西側台級拾級而上,走上山間小平台,可以俯瞰山穀中景色。繼續上行,左邊遠處有繪於山石上的佛像,後麵的鐵架子就是雪頓節時的曬佛台。每年的雪頓節都要舉行曬佛儀式,在山坡上展示一幅巨型佛像唐卡,引來大批信徒和遊客前來觀瞻禱福,場麵盛大壯觀。著名的甘丹頗章就在右邊一處很高台級的地方。其大門前麵有一小佛殿,專供有五世達賴的衣服。這裏曾是一至五世達賴行政居住的處所,直到五世達賴後期建成布達拉宮之後,才正式遷住布達拉之內行使政權。所以,達賴當初是在這裏建立政權的,史稱甘丹頗章王朝。
甘丹頗章的北側是措欽大殿(大法堂),是該寺的主要建築。大殿中間的大文殊像及白傘蓋像極為精致。這裏供有本寺的信仰物,右旋法螺。是該寺破土興建時,宗喀巴從廓布山法庫掘出的一隻法螺,贈予弟子紮西班丹,預祝他建寺圓滿成功;並要以此為基地,弘揚佛法,廣修寺廟。因其為佛祖所賜,視若無價之寶在寺內長久珍藏。
大法堂內還保留有一到四世達賴的靈塔。四壁有許多壁畫,內容有釋迦牟尼的百行轉圖、人間形成圖、生死輪回圖等。其東邊有一半深入地下很小的山洞,隻能容一個人進入,名叫讓迥瑪。它原來是宗喀巴靜修之處,也是該寺最早的建築。大法堂後麵,有紮西班丹當年修行的淨室。
大法堂的第三層,是強巴(未來)佛殿。這尊佛也是由當初宗喀巴在世時親自開光的,屬稀世珍寶。此殿再向上,就是用金輪、寶幢裝飾的金頂。
哲蚌寺東南500米處的半山腰上,有座小寺名乃窮寺。是曆史上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每年考中格西學位的喇嘛多出於此。現在仍做佛學院使用。
7、色拉寺
色拉寺亦稱為拉薩三大寺廟之一,這裏的辯經活動獨具特色。
其全稱叫色拉大乘洲,位於布達拉宮北三公裏巨石崢嶸的色拉烏孜山腳下。“色拉”就是野玫瑰。傳說,山下修寺時,山坡上開滿玫瑰花,由此取為寺名。還有另外一個傳說,寺院奠基這天下了一場猛烈的冰雹。藏語將冰雹也叫“色拉”,這樣就成了冰雹寺。
該寺由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委派八大弟子之一的釋迦益西而建。於明代永樂十七年(1419年)奠基興建。為此,釋迦益西曾代表宗喀巴大師到南京朝覲永樂皇帝,被封為“妙覺園通慧普應輔國顯教灌頂弘善西天佛子大國師”,賜予印誥並頒賜大量經書、佛像、僧衣、法杖、綢緞和金銀,成為修建色拉寺的資糧。主要有措欽大殿,3個僧院(麥紮倉、吉紮倉、阿巴紮倉)及29個康村等,占地約11萬平方米。(措欽、紮倉、康村,係密宗寺院組織結構單位。措欽是集會殿,屬正殿,佛事活動中心;本寺集會殿內設有4個拉康,即佛殿,供有佛像、經書,是僧人集會的場所。措欽下設紮康,即僧院,是學習的場所;再下便是康村,最基層組織,為眾僧食宿起居之處。)